一旦你有了省钱的脑袋,就不会有精力培养一个挣钱的脑袋。所以,你穷的很稳定。
购物时,看到商品贴着“库存仅剩几件”或者“每人限购几件”的信息,就掏钱买了,结果买回去基本没啥用;女孩子既想美又想少花钱,选择了便宜的化妆品,看似效果差不多,却导致皮肤受伤,不仅钱没省下,还多花了不少医药费;为了买到便宜的蔬菜,坐好几站公交去较远的超市采购,来回路程时间就要3个小时,算上交通成本,还亏了几块钱;为了脱离“剩斗士”的行列,抱着差不多得了的心态就结婚了,可是不到半年就因性格不合“闪离”; 公司采购电脑时,为了节省预算,给对设备要求较高的部门使用低配的电脑,结果员工陷入电脑频繁死机、无法运行的状态;凡事斤斤计较的人,每次和朋友的交往中都占到了便宜,结果能和他保持联系的朋友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稀缺心态”在影响着我们。
老路在用得上的商学课中讲到,稀缺是穷的一种高级的说法,即“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宽泛意义上的稀缺,不光是缺钱,还包括缺时间、缺感情等。
“为什么绝大多数的穷人,注定了要受穷一辈子呢?”
老路说,真正的原因:是因为穷。具体来说,有以下这几点:
1、管窥:即短视。
2、带宽降低:因为稀缺,人的心智水平,也就是智力和毅力,都会变弱。
3、借用:拆东墙补西墙。
因为稀缺,我们短视,没有清晰的目标,忽略冰山成本,从而作出非理性选择和行为,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因小失大。这是一种典型的穷人思维。哈佛大学做过一个实验,也充分说明这一点。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人生影响跟踪调查,对一群出身环境和智商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进行调查。发现27%的人没有理想,生活没有目标;60%的人理想模糊,生活目标模糊;10%的人有理想,制定了短期规划;3%的人有理想,制定了清晰的长期规划。
25年之后,这群人的生活状况发生了有意思的改变:那3%的人,因为一直有规划地朝着人生理想迈进,所以最后几乎都成了社会顶尖成功人士。那10%的人,因为不断实现短期目标,最后成了社会中产,做了律师、工程师、企业主管等。那60%的人,生活在社会中下层,没什么特别的成绩,就指望孩子将来有出息。剩下27%的人,成了社会最底层的人,成天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摆脱稀缺心态呢?老路还是总结了2条建议:
第一,节约带宽。重要的事,强制提醒;Ongoing的事,默认处理;多次思考的事,打包解决。这样就能把脑力留出一部分,保障理性思考和决策。
第二,构建闲余。闲余像一个缓冲器,吸收了所有的不稳定因素。只有足够充裕的闲余,才能让稀缺心态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利用这两个方法来处理下生活中的事情:
举例1:租房问题,金钱稀缺。
固有思维:省房租,住在离公司特别远的地方,每天光上下班就要用掉4个小时。
冰山成本:这4个小时可以用来学习,增加你的知识,为升职加薪提供保障;用来健身,让你有令人羡慕的身材;用来做一份丰盛的晚餐,饮食健康,让你不会生病。
摆脱方法:不考虑房租,搬到公司附近。
距离2:学习问题,时间稀缺。
固有思维:总是把时间优先留给还未处理完的工作,而工作永远也做不完。
冰山成本:陷入执行性工作,没有或缓慢技能与专业的提升,失去升职加薪的机会,更有可能徘徊于裁员的危险边缘。
摆脱方法:制造闲余,每天规定自己在某一个时间段必须用来学习,刻意练习。
当然,稀缺也有好的时候。
人们在稀缺一件事的时候,自然就会陷入到,对这件事的专注当中。这种专注可以屏蔽干扰,帮助我们超常发挥。比如,国际大赛,特别容易有人打破各种记录,这是因为机会稀缺;暑假作业,总是最后几天写得最快,是因为时间稀缺。英国有个记者,说过这么一句话,“英国人头脑最好用的时候,就是快要来不及的时候”。
那么,你的经历中,有哪些可以用稀缺心态来解释呢,是好的还是需要改变的呢?欢迎留言分享。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