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生活真的很累,因为…不开心,感觉不被理解,为什么一言不合就开骂,为什么总是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大家总是如此不友好,沟通难以进行...
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充满着负面的影响,不仅解决不了事情,还造成了彼此的疏远和伤害,下面是生活中常见的四个问题。
道德评判
批评、指责、辱骂、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一种道德评判。
我们擅长将人分类,分为好人或坏人、正常或不正常、聪明或是愚蠢,即使只凭片面的事实。如果小孩子不听话,我们会说他是坏孩子、多动症的孩子、猪一样的蠢,这是常见的。如果你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好好体会这些评判,就会明白他们在心中,怎么不会充满负面的情绪。
父母指责打破碗的孩子,屁事都做不好;同学嘲笑乡音的新学生,傻里傻气;上司辱骂不听话的员工,废物东西;街坊指责穿着前卫的小姐姐,骚地骚气。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道德评判。
问题在于,这些道德评判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发更多矛盾。人们往往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这就成为了一种暴力的沟通。这种沟通方式,隔绝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同学之间的友情、公司内部的团结以及生活里的幸福感。
进行比较
我...从小就有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
丹·格林伯格写了一本书,《让自己过上悲惨的生活》。他建议我们,若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多和别人比较。家长们反手就给了一个耳光,这不是我天天做的么,还要你说。我们拿自己的孩子,和成绩最好的比较成绩、和体育最好的比体能、和文静的孩子比谁更像静静的美男子。
除开"别人家的孩子",我们还能比老公、比老婆以及比老爸,若要是凶起来,我连自己都比。为什么当年成绩没我好的同学,现在比我还混的好、长得要比我高、还要比我好看,最后胸还要比我的大,顿时全世界都不好了,有什么好的。
这就是比较,给我们带来一阵阵挫败感,然而还可能是一些错觉而已。我们或许已经进步了不少,对于上个月的130斤,现在已经125斤了,对比上个月的56分,现在已经62分了。当被外界影响,改变了参照物,我们便在错误的比较中迷失自我。
“类似的比较”不会让大家更好,只会让大家更有挫败感,生活需要正反馈。对比的对象应该是自己,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何患真理无穷:)
回避责任
“我要打扫房间,因为我不得不做。”
“我喝酒,因为我是酒鬼。”
“我打小孩,因为他跑到街上。”
“我欺骗顾客,因为老板要求。”
作者描述了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并认为人们的行为,真正的原因是对责任的回避,而非自己的解释。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这么做,不是因为自己所说的原因,而是在刻意回避某些事情。作者解释,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在生活中,我们的表达方式,则又常常忽略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很显然,作者描述人们回避的事情,应该就是“忽略情感的内在根源”。事实上,人们不是不表达,而是压根意识不到,这需要主动思考去意识。与其说,人们是在对责任的回避,倒不如说,人们缺乏独立思考,回避思考。
回避思考,让我们难以去感受,他人或自己情感的内在根源,于是也就隔绝了对自己、或对他人的爱。因此,回避对情感内在根源的思考,是一祸源。
强人所难
强人所难是当人们所做的事情不危害他人、社会(道德和法律),不伤害自己的生命健康,同时又可以有多个选择的情况之下,强迫他人做他不愿意或不能做的事。
作为父母、师长,他们通常误以为管教孩子,是他们的职责。他们提尽要求,但也无法要求孩子们,一定就按照他们的做。
对于孩子、员工而言,如果他们不能认同,就会感觉为难。强人所难使用的武器,一般是威胁。如果拒绝或是不配合,我就会让你受到惩罚
一件事情,不管是有心或是无意,只要让人感受到了“强人所难”,便会产生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