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跟大老板汇报进度,我好焦虑。”
“能不能不去那个Party啊,见到生人我好焦虑。”
“我最近焦虑得上火,长好多口腔溃疡。”
... ...
焦虑是很多时候必不可少的一种情绪,也逐渐成为生活中特别常见的“现代病”。
在这些时刻,总能意识到自己很紧张,还伴随心跳加速、出汗、脸红、胸闷等等。但还有一些时刻,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紧张,但却身体紧绷,总是处于一种焦虑状态。
那么,当我们说“焦虑”时,是在聊什么?正常焦虑和临床诊断的焦虑是一回事吗?我这样算焦虑吗?我该怎么评估我的焦虑呢?有什么自助的办法吗?或者专业的治疗方法呢?
然而,对于焦虑,你了解多少?
如果持续感到焦虑,我是生病了吗?
01 你好,我叫焦虑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分析,焦虑作为一种情绪,它既能操控我们的认知,也能影响我们的生理:
从认知层面,焦虑是在心理上预期某个消极结果会发生,并在心理上准备如何应对该结果。
例如,假设你把汽车开到4S店里去做检测,你可能冒出以下想法:“如果发动机出现严重故障怎么办?修理费肯定很贵,我很有可能付不起。也许我可以分期付款。但是,如果修理人员不接受怎么办?那在有足够的钱用来修这辆车之前,我就不能开车了。没有车的话,我可能就没法按时上班。”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焦虑在认知上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考虑可能发生的消极事件及其后果(预期自己的车可能需要大修,如果承担不起修理费用,就必须想出解决无法按时上班的策略);
第二部分是解决问题,或者在心理上尝试应对预期的消极结果(考虑和修理人员讨论分期付款的做法)。
因此,当你担忧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结果时,关心的不可能是积极事件(如果汽车检测结果毫发无损怎么办?),往往都是倾向于灾难性的,这就意味着你会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最坏的情形上,即使在逻辑上你知道它们很可能不会发生。
从生理层面,焦虑是人们在遇到消极事件或受到某种威胁时体验到的各种躯体感觉的总称。包括心跳加速、呼吸变快,胃部紧张(从紧张一直到恶心或腹泻)、出汗、轻颤或发抖、潮热或畏寒、烦躁不安、头晕或头痛、失眠等。
只要你意识到消极事件在发生或者威胁在来临,焦虑情绪就会被触发,尽管事实上你并未身陷险境。想必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睡觉时突然听到某种声音,以为有人闯进来了,结果发现是虚惊一场,只不过是风或者宠物弄倒了什么东西时发出的声音。
在大脑中出现有人闯进来念头的那一秒,你可能感到了一阵强烈的焦虑——这便是躯体对这种想法做出的正常反应。
02 当焦虑升级变成问题
然而,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最关心的是那些在心理上预期会出现的属于社交领域的消极事件和威胁。例如,你可能很担心出席聚会时如何与新认识的人交谈,或者担心自己上班迟到时使上司发怒,或者临近考试担心成绩出来时依旧不理想。这种情况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过焦虑情绪的体验,而只有当你经常性地体验到这种感受且有损于你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时,焦虑才会升级成为问题。
例如,如果因为必须在聚会上发表言论,就焦虑到拒绝出席这次聚会;如果因为必须在规定时间之前到达公司打卡避免迟到,就焦虑到递交辞呈;如果因为必须在课堂上做报告,就焦虑到放弃这门课,以上社会功能受到影响甚至泛化,就足以说明你的生活、工作、学习被焦虑严重困扰了,这种情况往往可以诊断为焦虑症。
那么怎样的焦虑是高焦虑、病理性的焦虑,需要我们去关注、去治疗的焦虑症呢?
有几个标准可以供大家参考一下:
它是否是与现实刺激相对应的?
你觉得你焦虑的强度和引起焦虑的事情的本质是否匹配,比如,理智上明明知道和别人打招呼不应该是很可怕的事情,但情感上还是焦虑得不行,做不到。
焦虑症状持续的时间是否太长了?
这种焦虑的感觉是否从小时候、青少年时期就是这样?焦虑的症状一直都存在?一直让你不放松、不舒服,总感觉很累、很痛苦?
焦虑症状在多大程度上干扰了你想要的生活?
比如是否每次考试或者演讲都太焦虑了以至于发挥得非常差?还是因为回避社交带来的焦虑,使自己的人际圈非常狭窄,而你其实很想要很多的朋友?这在评估焦虑症状让社会功能有了多大损害。
03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焦虑症(Anxiety),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和急性焦虑两种形式。
临床表现
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
1)情绪症状 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恐惧、害怕。
2)植物神经症状 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失眠等躯体方面的症状。
3)运动性不安 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急性焦虑(惊恐发作)
1)濒死感或失控感 在特定触发情境,如封闭空间等,突然出现极度恐惧的心理,体验到濒死感或失控感。
2)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出现 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
3)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 突然发作,意识清楚。
4)极易误诊 症状很重,但各项躯体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无明确诊断。
04 易焦虑的人都经历过怎样的早年生长环境?
焦虑症的养成不会一蹴而就,必然与自己生长的环境息息相关。
1)相互攻击的家庭氛围
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有一种不幸的家庭就是相互攻击型的家庭。
在这样的家庭里,夫妻间相互贬低,相互攻击,互相不满,做彼此折翼的天使——差评师,从不夸奖对方。这种模式蔓延到孩子也成为被贬低攻击的对象。日复一日,孩子从小可能就处于神经衰弱、头痛紧张的状态,去医院也检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2)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的父母
喜怒无常,情绪像过山车,甚至有的父母经常暴躁发怒,孩子要想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环境里成长,出于生物本能,必须时刻放哨,保持警觉,提心吊胆,自然容易紧张焦虑。
3)要求严苛,规矩比人重要的家庭
大到考试成绩,小到沙发坐姿,穿着打扮、如何喊人……父母像警察一样一丝不苟地活在家庭的上方。孩子得时刻为规矩活着,时刻保持正襟危坐,生活压抑,无法放松,不然体内的教条就会攻击他们。
4)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可能是早年有过情感创伤、可能是遭遇过校园欺凌、可能是父母离异或感情不合。这些环境易致使孩子缺乏安全感,通常很难放松。
5)自我评价过低的人
自我评价过低的人的紧张是比较显性的,通常与自卑因素有关,总会自责,怕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因此战战兢兢,不敢放松。
05 活得并不轻松
一个人整天在学习,但其实他根本不爱学习。
一个人整天在相亲,但其实他根本找的不是爱,而仅仅是一个适合结婚的人。
一个人整天在加班,但是他并没有自己的兴趣和事业,上班只是为了挣钱。
这些人为着一个个的“社会目标”在忙碌,唯独没有他们自己。他们缺乏跟人和物的深度链接,所以经常惶惶不安,陷入焦虑、抑郁的边缘,于是过度的把自己市场化,按照市场的价格一次次地售卖。低估了自己的潜力,也相信社会给他们标的的价格。
生活不是商场、亦不是战场,而是一段时光
每个人都是无价的,只有充分尊重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去爱真正爱的人,一个人才能跟这个世界建立深度链接,从而踏实地站在大地上,而不用每天过的过于紧张、深陷焦虑。
如果自己通过什么途径都无法缓解并走出焦虑情绪的困扰
那么,专业的问题交由专业的人士帮你解决
请还一个轻松的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