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孩子,一点重话都说不得,弄得父母老师不敢说孩子。比如:做错事不能说,说了就哭;玩游戏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大发脾气;在外面跟其他小朋友玩,受了委屈就怒摔玩具......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故事,有个孩子被老师批评了一句,一大早从学校跑出去,几个小时都没有消息,急得大人四处寻找。
像这样事情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大人们都在疑惑,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玻璃心”了,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
很多家庭,都将孩子当成家庭的中心。
不管是老人还是父母,独宠孩子一人,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没有还想着法子给。
所以很多父母,一开始是不懂得拒绝孩子。他们见不得孩子委屈,总是会跟在孩子后面哄,结果越哄孩子越受不得委屈,等到哪天发现不能再哄下去的时候,孩子却接受不了。
曾经看过一则新闻,有个小女孩喜欢玩手机,而且总是玩到深夜,妈妈一气之下,没收了孩子的手机。结果这个女孩子跑出家门选择了跳河。
像这样一不顺心就大发脾气、骂几句就离家出走,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娇惯出来的,他们很少面对过拒绝,一旦遇上,都有可能选择了走极端。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必须经历心理上的一种克制,这种克制有一大部分来自于父母和善的拒绝。
如果孩子要求一惯都得到满足,他就忍受不了任何的拒绝。一个说不得骂不得的孩子,未来很难“扛得住事儿”。
孩子的成长过程,父母的赞赏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赞赏太多也是一种伤害。
有不少父母常常无条件地对孩子极尽赞美之词,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夸:“宝贝真棒!”“你真聪明!”“你很厉害”......
可越是这样称赞孩子,孩子越不能接受任何批评,受不得一点委屈,比如有的孩子在幼儿园没受到表扬,就难过哭泣。
结果把孩子捧得越高,孩子失败时的心理落差就越大。
好话听太多,即使是善意的建议,也很容易引起孩子内心巨大的波动。
其实,夸孩子也是技术活,最关键的一点,是保证夸奖的真实和具体。
如果只是笼统地夸孩子聪明、真棒、真乖,而不指出他到底是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够好,这样孩子遇到失败,就很容易将其归咎于自己的天赋或能力,陷入挫败感之中。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父母不仅要教育孩子读书、写字和计算,还得为孩子以后的成长打下一个适宜的心理基础。
所谓适宜的心理基础,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帮助孩子学会面对和处理生活中出现负面声音。
每个孩子内心是十分脆弱的,所以帮助孩子正视失败或负面的评价很有必要。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关于挫折教育,父母首先要明确一点:不是人为制造挫折,给孩子挖坑,故意让孩子受点气。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很多大人从小就是被这样教育的,所以他们简单地将挫折教育的理解成了,打击孩子,不能让他太飘。
孩子跌倒了,不能扶,不然孩子以后不长记性;
孩子比赛得奖了,不能夸,夸了孩子容易骄傲;
人生实苦,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挫折已经很多,我们只需要帮助他们正视和面对这些挫折,教他们如何应对,如何坚强,这才是提高孩子抗挫力的关键。
落到实处很简单,不替孩子做太多,不替孩子背负太多责任,放手并帮助让孩子去对抗生活中的困难。
凡事都有规则和底线。父母有必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要求,父母都能满足,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顺心如意。
孩子未必像我们想象中那般弱小,不妨多给孩子一点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