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时候做什么?写晨间日记,与自己相遇,与自己独处。昨天听了时间管理课,知道了课程的核心思想是: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在于把重要的事专注做、用心做、做到极致。按照我自己管理自己时间的经验,用四象限法,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是可以理解的,但最难得是如何判断重要与否,也就是在问自己,哪件事重要?,哪件事更重要?哪件事最重要的时候忽然迷茫起来。仔细思考昨天的观点后消化了一下,德鲁克认为的在所有的事情中自己只做那20%重要的事,我记得在规划每天的工作时有一个数字限制5-7件,如果按照20%来计算,那岂不就是只做一件?忽然记起自己听书时听到过《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于是翻出来再次听了,果然作者用实际经验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事只做一件,就会取得最大的成就,这既符合要事第一原则,又符合大脑的工作原理。这个观念由于太过于简单,甚至于太容易,使得很多人忽视了它的价值。我也被这件事震惊到了,震惊之余,我选择笃信。我们可以看到最重要的逻辑,德鲁克说时间管理是最重要的事,并将它列为要事之首;李笑来说时间无法管理,只能管好自己,只有积累,做时间的朋友;罗胖也说要死磕自己,做跨年演讲20年;那就证明,现在在做的事,学习时间管理的方法,投资自己,应该是最重要的事,那就抛开纠结去做而已。
一切不证自明,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在于做重要的事,而且要专注的做,积极的做,用心的做,最后做到极致,将时间管理做到极致,不就是我们的目标吗?那么很好证明,去做重要不紧急的事就是做未来的事,这和笑来老师关于活在未来的观点是一致的;今天的事就是紧急的事。
再来听今天的课程,知道了时间的准确概念,什么是时间?时间就是当下!其实活在当下就是活在自己的时间里的另外一种说法,很多没有搞清楚的人甚至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活在当下意味着时间只能在当下起作用,活在当下,专注的、不分心的干好未来的事,就是干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就意味着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因为我们一直在为未来储备、铺垫,这就是“未雨绸缪”。
还听到一个自己非常熟悉的提法:大脑是CPU,而不是硬盘;在很多年以前,自己在学计算机时听到过一个很好地类比,计算机的内存和硬盘的关系就如同是炒锅和存储食材的库房。没有人会将所有的食材放在炒锅里储存,尽管现在的内存越来越大。炒勺的作用是炒菜不是储存,同样的大脑的作用是思考而不是记忆。储存交给硬盘,记忆交给纸笔,当然现在直接交给我们人体的另外一个外挂的“器官”--手机就好了。如何做到不分心,把长期记忆的功能交出去,腾空大脑用于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心猿意马”因为空间不够,为什么做好时间管理的记录、分析、安排的流程,因为我们记得不够全面,没有将所有的事情全部记下来,收集的不全面,所以很难分析的准确,分析的不准确就不知道哪件事更重要,就不会只做最重要的事。让大脑做自己该做事,做重要的事,专注做、用心做,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