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受美国电影的影响,内心会有些英雄情节,在团队中总力争成为力挽狂澜的那一类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冲到第一位,凭借一己之力帮团队搞定那些有挑战的事情,最终成为团队所信赖的人。说好听点是责任心强,说不好听点就是喜欢充能干...
直到在去年的七月,参加了一场百人沙盘活动,才慢慢开始改变自己单兵作战的作风,沙盘的名字叫做《凤凰项目》。没错,就是基于这一本 DevOps 神书创作的一款沙盘游戏。
全天的沙盘下来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但是时隔一年之后还能够常驻我内心并且影响我行为的,也只有那么一点——全局思维。
沙盘需要10~12人的团队作战,每位队员扮演者软件交付生命周期中的相关角色,而目标就是通过上下游的协作快速的交付所需要的软件产品,从而创造业务价值。
在每一轮中,每一个角色都有固定的工作容量,每完成一件事情,都需要消耗一定数目的容量,而我担任的则是 Change Manager 角色,上游对接开发,下游对接运维。
游戏开始的时候我还是秉承着自己的一贯作风,很明确的聚焦自己要做的事情并且迅速的将它们都搞定,另外我也需要最大化自己的价值,所以我会尽可能干更多的活儿把我的工作容量填满。干的活儿那是又多又快,感觉自己的输出简直爆表。做完之后站在那里插着双手,看着那些还在手忙脚乱、不知道怎么完成任务的队友,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优越感。最后满意的交付了自己完成的任务卡之后,等待教练的验收,团队开始休息准备下一轮。
下一轮进场的时候我有点懵逼,因为我完成的很多任务卡,并没有被教练验收。原因很简单,虽然我自己把活儿干完了,但是由于团队其他的人没能完成,以至最终并没有为客户交付任何价值,所以我干的那些活儿都白干了。我无比沮丧和憋屈,甚至有些责怪队友们的不给力。
这个场景恰好与我当时跟的一个项目特别相似,那个时候也是我一个人像一个陀螺一样每天转个不停,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时间去搞定几乎所有的事情,但哪怕我干得精疲力竭,事情却并没有像我所期望的那样发展。公司的首席在那时和我说的一句话——“张扬,你这样只有苦劳,没有功劳啊…”
最开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不以为意,认为是他不给我资源的甩锅行为,但在沙盘中亲身体会之后才发现,这可能真的是我自身的问题。
到沙盘第二轮的时候,我开始慢慢在聚焦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也去跟踪自己上下游的工作完成情况。如果他们遇到问题,我会抽取自己部分的时间去帮助他们一起解决,而不是像个小丑一样站在那里以为别人都是小丑。这一轮结束的时候,我完成的任务并没有上一轮那么多,工作容量也没有被排满,但最终整个团队被验收的工作却增加了,客户的股价也由于我们所交付的价值而开始上涨,而对于我自己也轻松了许多。
这是一次对我影响深远的经历,以至于到现在的工作中,我都会尽量更全局的去看待和完成一件事情。我不仅仅只放眼我自己的工作内容,在和我所处的干系人之间我也投入同等的精力去关注,加强沟通以确保至少围绕我的上下游的工作产出是最大化的。
而且在团队中,有一个能力特别突出,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的队友,在某些时候也并不见得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虽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有这么一个靠得住的队友是一件幸事,但是这种依赖同样会让自己损失一些接受挑战的机会。久了之后这个队友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但他肩上的担子也会越来越重,而由于丧失了太多锻炼的机会,自己也会变得平庸,也干不了一些有挑战的事情,最终整个团队存在着严重的能力和分工的不均衡。
对于个人来说,一个人几乎承担了整个团队的事情,会被折磨的心力憔悴。而对于团队来说,这种失衡带来的巨大风险,也是一件非常要命的事情。
简言之,这种充能干其实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儿。我们可能更需要具备一些全局思维的去优化整个团队的输出,而不是站在自己这个局部去思考问题。我们可以不是团队里面最厉害的那个人,但是我们可以属于一个厉害的团队就好。
Work hard, work sm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