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才是佛教徒
书上说,一个佛教徒应该具备下列四个条件: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一切情绪皆苦(诸漏接苦);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
这就是佛陀宣说的四法印。相信和认可四法印,就是佛教徒所谓的正见。
2.无常
《金刚经》对于“无常”的描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无常对于我们普通人,大概意味着,人生的际遇,变幻不定,难以预测。
看过世间的痛苦,只会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去躲避,我们想小孩子一样回避着无常,好像无常并不存在一样。
3.佛陀的发现
佛陀悟道,整个宇宙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一切事物都会改变,这就是无常,无常并不是死亡,无常意味着变化。
佛陀说:如果变化不可避免,那就不会攀援执着,不会患得患失,才能真正完完全全的活着。
4.无常是好的。
四法印中诸行无常,一切皆无常,这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的事实。
绝望和盲目都是相信恒常的结果。接收无常,有助于让我们了解到我们有力量去转化障碍。
我们通常只想要无常的一部分,而不要全部。真正的解脱来自领受整个循环而不是紧紧抓住资金喜欢的部分。
5.情绪和痛苦
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和合现象,每个生命都追求快乐,但快乐是完全因人而异的,并且会因为任何因素的变化而变质。
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追求快乐解决痛苦,但办法越多,也将产生等量的痛苦。
佛陀发现,导致痛苦的是人的情绪。事实上,情绪既是痛苦。
一切情绪都生起于自私。也就是说他们都与执着于自我有关。
6.情绪的根源
基本上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偏见,每一种情绪之中都有分别心的成分。
7.习惯
习惯让我们软弱,因而无法对抗自我。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习惯,都十分顽强。
我执纯粹是一种自我纵容,认为自己的生命比其他人的都更艰难更悲哀。
8.一切是空
佛陀说了解了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知的一切存在纯粹是空性,而我们不过将某种“真实性”附加或者标示于其上而已。
9.空不是没有
佛陀将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经验视如一场梦,我们的习性执着于此梦幻般的世界,认为他是真实存在的,因而落入痛苦和焦虑的无尽循环之中。
我们想象对自己来说是如此真实,因而困在茧中无法脱身。然而,只要了解这一切都是我们的想象,就能让自己解脱。
10.业没有善恶
业这个字常被理解为一种报应。业只是一种因果法则,不应与道德或伦理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