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惠星(韩)译:杨媚
阅读的目的:怎么样才能培养孩子有远大的理想?还能上哈佛?
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很多时候,父母说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这本书又在说分享、奉献。为什么我没有远大的理想,经常陷入迷茫?为什么我没有好的分享和奉献的习惯?
序言
“如果能赚很多很多的钱,那孩子的人生目标又是什么呢?”
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冀越多,父母们就越是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今天过得怎么样?我究竟过着什么样的人生?我的人生目标究竟是什么?这三点必须铭记在心。因为在孩子每一个成长的瞬间,他们都在仰望着你。
如果真想让孩子未来过得好,那么父母首先就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努力实现。
和没有参加过这类志愿者活动的孩子比起来,有过志愿者活动经历的孩子,会对这个世界有不一样的看法和出发点。
人生目标明确的孩子必成大器,这样的孩子日后必能成为领导者,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幸福、平安。人生目标明确的人,也会给身边的人带来新的力量。这股正能量不仅会影响到身边的人,而且还会像磁铁那样,吸引到更多的人。
第1章 诚信领导法的品德1 -- 我是谁?
喜欢自己的本来面貌,是孩子成长过程里最重要的养分。孩子若能充分了解自己,自重自爱,便不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淖。
有主人翁意识的孩子才能主宰人生。只有心怀责任感,并像主人那样去行动,才能成国真正的主人翁。
@日本有句谚语:孩子越是听话,越就让他远行;
@18张书桌:不是去学习吧,而是“一起学习”吧;
@成绩和实力未必成正比:小学阶段,孩子尚未掌握学习的要领,父母的一句话就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帮助。尤其是那些沿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父母有规律的学习监督是必要的。
@带有功利目的的学习,必定存在瓶颈;
奉献者最先收获: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们家特别的子女教育法,那就是“做一个奉献者”,这同时也是我们夫妇的生活态度。我们一直信守这样一条法则,先为自己奉献,然后为伴侣奉献,为子女奉献,再来才是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奉献。
@父母理应率先身体力行“奉献精神”:有种理念叫做 “服务式领导”,意思是,如果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领导,那你就必须先为他人奉献。
@不应迎合世界,而应配合孩子:抚养孩子时,我们应该仔细观察他们是否有效地进行了自我表达,并提供良性的刺激。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谦虚而稳妥地自我表达都能助他们一臂之力。
@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并表达的习惯:每周六召开家庭会议,早餐前进行祈祷, 这是让孩子吐露一些平时在我们面前难以启齿话语的契机;平时写读后感和日记,通过生活日常来创造机会,鼓励孩子进行自我表达;每周会去一趟图书馆;
@别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无视孩子的个性,只一味地用这个世界的准则来衡量他们,是不可取的。将孩子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表现进行比较;催促他们快马回鞭,只会打断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当我发现他们和别人有不一样的地方时,我都认为那是他们特有的个性,比起缺点,我更注重发掘他们的优点,并加以称赞;
@自我表达:孩子们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表达,这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毫无章法、急于求成,只会使孩子变得畏首畏尾、踯躅不前。睿智的父母会懂得,比起以自己的速度为准则,配合孩子的速度更为重要。比起缺点,我们更应该挖掘他们的优点;比起体罚,我们更应给予他们鼓励;比起成绩,我们更应注重他们的个性;
@没有完全一样的孩子
如今社会已经变了,比起“最好”,这个时代更看中“独一无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非得是学习能手。在柏林,没有两栋建筑是完全相同的。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没有什么是靠强迫就能完成的。信任并尊重孩子,这本身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如果你能等待,总有一天,孩子也会以实际行动来回报你。
@别轻易断言孩子的才华和可能性
相信人各有才,并发掘孩子的潜能,这才是父母该做的。
尊重孩子的本性:
@培养孩子自主制订计划并予以实践的学习习惯;
@需要终生思考的难题:自我认知是一个需要我们花费一生的时间来思考的问题。如果想寻回自我认知,首先要对自己和自己的根抱有自信心和自豪感。
@正确的姿态 - 喜欢自己本来的模样。充分了解自己,自尊自爱的孩子,是绝不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淖。
第2章 诚信领导法的品德2 --- 我要做什么?
每当看到父母们总是一马当先做完所有的事情,而孩子什么都不用管,只需要好好学习时,我都会告诫他们,这样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你不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儿女,而是将其视为未来的领导者,思考我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难题将会迎刃而解。
有所待的父母才能将孩子培养成才:
@相信孩子的决定:倾听孩子的话语并提出相应的疑问,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周六家庭会议,各抒已见,试图寻找自己的方向,分享挫折,从中领悟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你有了想要的东西,你就必须让你的家人明白你对它有多渴望。“做也行,不做也行”,这种态度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结果。
@父母只需明确地告诉孩子们何谓大是大非,小的方面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做出选择。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肩负责任,从而自主设计自己的人生;
@能做的事和想做的事之间的差别:首先做你能做的,然后将时间和努力投入在你想做的事情上。
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
@因帮助别人而变得更幸福的孩子;
@实现价值,财富自来;
@孩子有需要时,给予恰当的帮助:孩子自身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自己去做选择。“孩子-你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没人能代你去做决定。”
@父母指点方向,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把孩子当做未来的领导者去看待吧;
@梦想:让父母的梦想得以和孩子的分离开来,并单独去认识它们。看着父母树立梦想并逐步实现,对孩子来说,这是最好的教育。
第3章 诚信领导法的品德3 - 我该怎么做?
三条原则:第一,一定要正直地活着,无愧于心;第二, 在所剩无几的时间里为理想全力以赴;第三,要时刻三省吾身。
父母努力生活的模样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只会动嘴皮子的父母和以身作则的父母;
@胡乱发火只会让沟通无法继续:如果孩子跟你说需要谈一谈,那就是他们在对父母发出求救信号;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能倾听自己、理解自己的人,是一个能和他们有同样高度、同样感受的人;
@聊天时,可以让我们在观察对方的同时阐述自己的立场,是最自然不过的沟通方式。如果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谈话,我们不要从孩子和自已身上找原因,而应从夫妇关系入手解决问题。如果父母平时连日常交流都成问题,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会变得沉默寡言,难以与人沟通。
@如果是孩子先开的口,那就表示他在请求父母的支持。因为在这世上就算没有人支持我,父母也一定会永远站在我这边,做我最坚实的后盾。但是许多父母不懂孩子的心,只会一昧地斥责,更别说是支持了。
@某项调查结果显示,从出生生起截止到六岁,孩子至少被父母斥责了4万遍。平均每天挨骂22次。
@以提议和商量 取代指示和要求;
惩罚孩子要明确原因、把握尺度:
@父母无需费心教导,而应时常以身作则;
@惩罚孩子并不是为了要他们痛苦。让孩子正确地理解情况,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才是处罚的真正的。
保持父母的权威性非常必要:
寻找能让孩子和父母都变得幸福的方法:
@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
@让孩子亲眼去看,亲自经历;
@继承父亲精神的契机:教育并不是单独的传道授业。它的目的在于让每个人发现真正的自己,从而融入这个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第4章 诚信领导法的品德 4 - 想要锋利何种成就?
孩子们现在所经历的困难,在将来也许会化作经历或是技巧,变成孩子的专属武器。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孩子发现自己的翅膀,家长从旁协助,直到他们能展翅飞得更高。父母不能阻挡子女往更大、更新的世界。如何培养孩子的力量和勇气,这便是父母需要完成的课题。
允许孩子品尝成功的喜悦:
@这些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人生因为这些小事而改变的例子着实不少。所以我给孩子们定下了细小的目标,当他们逐渐实现这些目标时,我总不吝给予赞美;
“虽然你没有达到目标,但是你的努力,妈妈全都看在眼里。你真让我自豪!”
@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成就;
@问题在于要如何接受失败。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失败只不过是犯了错,通过失败得来的教训其实就是经验。而无条件地说“不行”,只会加深孩子的挫败感,最后人生就会变成一颗干瘪的栗子,索然无味。
@人和人之间的能力其实并没有太大差距。最终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你是否害怕挑战和失败,以及你有多信任自己。把自己当成小鸡的人,和把自己当做搏击长空的苍鹰的人,他们的未来必定截然不同。
运气和人缘,你给予了多少,就会回报多少:
@所谓运气,其实就是努力聚集而成的产物;
@意料之外的瞬间,恰是崭新的机会;
只要你全力以赴,机会就会出现在你面前;
第5章 诚信领导法的品德 5 - 和谁分享幸福
幸福是满足的别名。如果对眼前的一切不满足,贪欲就会抬头,不幸便会降临。
要留住的不是财富,而是感恩的心:
@我祈祷总是以感恩开始,以感恩结尾。我一直努力让自己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我感谢上天赐予的一切,如果有想要的东西,就会更加全力以赴。因为我深知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这一回事。
@真正的幸福由心而发;
@学会共存的智慧:不丹人对物质生活没有过多的贪欲,懂得分享,并且每天都感谢神明;
@幸福是满足的别名。如果不满足于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贪心就会抬头,不幸就会自些而生。如果想要孩子成长为一个幸福的人,那么比起苦恼要留多少财产给他,父母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内心的满足和感恩之心。
@成为能带给别人力量的人吧:孩子们在确立自己的梦想时,总会先去探索自己的周围,掌握身边人和社会的需求。
@越是分享,越是富有。
@让孩子多参与志愿活动,父母能收获超出期待的教育效果;
@分享的出发点是为了他人,但是它所能带来的效果会像回力标那样返回到我们身上;
@没有人能独自成功。“我们是折翼的天使,只有相互拥抱,这样才能飞向天空。”人生在世,和他人的相遇,都是为了填补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来实现自我完善。我们的孩子也是在施予的过程中体会它的重要性。
@我们一般总认为,志愿活动是舍已为人的举动,但是施予者反倒能获得更多,这是一个受到祝福的过程。它是助你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好让你能看到宽广世界的垫脚石。
展现夫妇共同成长的模样:
@婚姻生活也是如此。不是期望对方为我做什么,而是要在尽好自己的职责的同时,细心观察对方是否需要我的帮助。
@哪怕日子过得再忙,夫妇也要有二人世界的时间,去寻找能一起完成的事情吧。一起去看场电影,一起爬山或是游泳。
@双方之间平等互待,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只有经营好这段关系,才能造就一个健康的家庭,才能成就一对正直的父母形象。
卷末语 - 上梁先正,下梁不歪
@子女教育是没有正确答案的;
@对于树立了人生目标的孩子,我们只需要告诉他们何谓正途,他们就会等的该怎么走下去;
@父母所经历的失误,只是为了更彻底地了解孩子而花费的时间而已;
@全力以赴却还不能如愿,我们没必要为此感到沮丧,也没必要把不如意之事认为是失败。每逢此时,你应该坦然地接受这个结果 ”是啊,这大概是上帝有他老人家的意思吧。”冷静淡然的态度,在某些时候反而让你能更泰然地接受既定事实。因为每一个结果都饱含着一条教训,教训的背后其实就蕴藏着上帝关于成功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