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一词始于民国,“民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传统与现代的纠缠,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新旧思想的交融,社会转型的茫然,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军阀割据,让人欣欣向荣,又惴惴不安。热衷办教育也是“民国特色之一”。想尽一切办法办教育,比如“拆庙建校”比如“庙产兴学”。
卜家村的学校始于何时,我没考证,但是从民国寿光县志记录的学校来看,民国时期卜家村是没有官办学校的,顶多也就是以私塾的形式存在着,也就是说,卜家村有学校应该是“解放”后的事情,我们也能从校舍的建筑形式上看到鲜明的时代特点,后面我还要讲这个时代特点。
在我的记忆中,卜家村有四个地方做过学校,有“南学校”,“稻田湾”,“油坊”(或者大队房),“老学校”,“新学校”。以上四处,也就是老学校和新学校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其他都是临时的权宜之计。
先说“南学校”,南学校在村南,这座建筑哪怕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也绝对是一处“豪宅”,四间拔台子屋,青砖水磨对缝,门窗发券,一米多长的条石铺了三四层,门口两边有月台,应该是一处四合院建筑,但是我们上学时东西南屋已经没了,但是从地势上还能看出,隐约有屋地的痕迹。我无法追溯这座建筑的前身,但是从东墙上砌着的两通石碑的形式来看,是不是“家祠”或“庙”呢?
民国时期的“南学校”宅院,是一个土匪窝子,住着“五大脚”、“五大锤”。女的称作“五大脚”,男的称作“五大锤”,这是外号,当面是不能这么叫的,五大锤的大名叫卜宪图,五大脚就不知姓氏名谁了,虽说不知姓氏名谁,这个五大脚有个鲜明的特点,有一双大脚,在那个年代,有一双大脚的女人可是异类。五大脚不止脚大,还会耍“匣子枪”!五大锤虽说是掌柜的,但大事小情还是他老婆五大脚说了算,庄里人说,五大锤很老实,不大说话。五大脚手下有一群人,一来二去家就成了土匪窝子,五大脚也就成了土匪头子。一个大脚女人领着一群大老爷们打打杀杀,从这点来看,这个女人不是善茬,不简单!庄里人眼中、口中的“五大脚”和“土匪”,充其量也就是小打小闹小刀枪,没人讲出她干了什么坏事,祸祸了什么人,只是“女土匪”、“大脚”在当时来说太扎眼,太惊世骇俗罢了。五大脚耍的一手好枪法,但最终结局是,玩枪,死在了别人的枪下。然后,手下一众,做鸟兽散。因为有了“五大脚”、“五大锤”的传说,加上土匪窝子的氛围,南学校是很有神秘感和恐吓力的。我一年级在南学校上课,去的早了都不敢一个人进院,就在门口等着,哪怕在门口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南学校毁于八十年代的村庄规划。
再说“稻田湾”,稻田湾在村西,有没有稻田我不知道,湾是存在的,我们小时候,到了夏天就经常下稻田湾,稻田湾的鱼还不少,小时候不像现在“钓鱼”,我们是“坐鱼”,弄个脸盆抹点“大油”,不一会鱼就聚拢过来了,使劲一提,满满一盆。当然上学肯定不能在湾里,湾北有一处大队房,因为我没在稻田湾上学,所以印象不深,稻田湾周围种了各种药材和苗圃,这处大队房应该是属于看坡休息的临时住所。稻田湾短时间做过学校后又成了磨坊。稻田湾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闲地都成了大棚,估计是没了。
“油坊”是我自己给出的叫法,在村子的东北角,一水青砖,很精致的老房子,估计也是有钱人没了后代充公成了大队房。村里发展副业,几个老头炸油条叫成了油坊,当然也不能排除以前做过油坊。二年级还是三年级我在油坊上了很短的时间,油坊学校没在北屋,而是在一个小东屋里,板凳自带,几块砖支一木板。后来新建大队院,做过学校的“油坊”也消失了。
说说老学校吧!老学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前面说过,老学校有时代特点,从这些时代特点上也能推测出建校年代,解放后办教育,也是想尽一切办法,民国还拆庙建校,到了这时,打起死人的主意了,把去世者的坟掘了,挖出的砖头拿去盖仓库、盖学校等,叫“老社员投资”。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是不是有折腾古人的传统?从古至今,古人就没安生过。老学校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教室门口两边的石刻,有牡丹,有荷花,有人物,有造型,很是精美。当然我们那时还小嘛!不知道这是“坟石头”,我们玩泥,把泥乎在石头上,花纹就复制下来了,看看!那时我们就会“拓片”了!从“老社员投资”的背景来看,老学校的建成年代应该在六十年代。
最后说说“新学校”,新学校的建成年代应该是八十年代后期,不知道居民身份证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记得办身份证时在新学校照的照片,印象深刻的是派出所所长扎着“外腰”,露着枪,枪把的红布耷拉在外面格外醒目,甚至是刺眼,办个身份证至于如此阵仗?新学校在村东头,这片地最早是墓田,“卜氏先茔”的石碑九十年代我还见过,石碑做过柴油机底座,扒了大队后石碑短时间出现,忽又不见。让我们卜家村含冤蒙屈的几百年的“双头坟”也在这个地方。后来老墓田迁李家埠,这片地成了果园,后来改造坡西涝洼地,移栽果树,奈何盐碱太重,果树无一成活。果园之后成了二队的菜地,一个叫繁吉的大爷承担着看菜园的任务。当时二队“畦地瓜苗”的火炕也“盘”在这里,小时候东西缺啊,拔了地瓜苗,我们就去火炕吃“地瓜母子”,“地瓜母子”真甜啊!后来要求校舍达标,建“新学校,二队的菜地没了。再后来学校撤并,新学校废弃,现在的卜家村已经没了学校。新学校校址还在,已经出租给了个人,或做老年房,或做仓库……
端午回家,邻居盖屋,正好在“新学校”的旁边,又看到了“新学校”,突然间冒出来个想法,我是不是该把卜家村的学校记录一下呢?于是有了以上文字。
(寿光老卜图文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