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工作会议指出,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机制,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管理科学、激励创新的工作格局。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能部门,要以党的二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彰显组织担当,走好赶考之路,实现高质量党建与引领高质量发展"双促进”。
提升党建能力。聚焦基础设施改善抓提升。围绕基层党群服务中心、石榴籽服务站、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等阵地服务延伸场所,实施改造提升行动,提升村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水平。聚焦重点村整治抓提升。压实组织部门指导监督和乡镇党委整治主体责任,通过蹲点指导、常态走访、随机抽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加强工作调研,帮助整治村发现短板、改进不足。聚焦示范引领带动抓提升。坚持以党建引领社会稳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各项工作,梳理各村党组织核心优势,探索以“党建+”为主线的党建“一村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打造可复制党建品牌。
建强干部队伍。突出选拔任用。坚持政治标准第一,将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本领特别是能够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具备斗争精神、抗打压能力的干部用起来,坚持严把政治关、能力关、廉洁关。突出考核评价。建立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让信奉“不出彩,不出事”“躺平还能躺赢”的干部越来越少,让干部在现代化建设中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突出管理监督。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以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干部正名澄清等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安心、干得放心。
释放人才活力。加大乡土人才挖掘力度。完善人才发现、评价机制,全面挖掘在村的“田秀才”“土专家”、农业技术人才、畜牧养殖人才、农村治理人才等领域创新意识强烈、奋斗精神持久的青年人才。拓宽人才引才渠道。加大重点产业领域人才支持项目申报力度,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对符合条件人选开展“一对一”政策详解,着力提升项目成功率。强化人才培养培训。依托县乡村电子商务培训中心三级公共服务体系,挖掘培养优秀电子商务人才。深化与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发挥其智力优势,培养帮带一批本土骨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