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7
亲爱的老小孩:
借我一个暮年,
借我碎片,
借我瞻前与顾后,
借我执拗如少年。
借我后天长成的先天,
借我变如不曾改变。
――木心《借我》
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愿,好像就少一点遗憾。
有趣的事想要遇到,道理我想就算了,不想懂得太多的道理,有些道理真的没用。“倘若,好像”这些有假设意味,不确定的词就省了罢!在我看来,但凡有假设意味的词汇后面跟着的表达就是不能达成的,比如这一句:“倘若您还在”。而您不在已经是不可更改的事实,因此向来不太喜欢这种不确定的表达。
我也不太过多去思索这些道理,倒是能发现生活中大的小的,不少有趣的事,只是有趣的事好像也是因人而异的。没毛病,在我看来发呆就是最有趣的事。立于窗边听风听雨,或坐在桌边一个单纯的发呆,或于街头听到一首歌驻足,或站在路边看过往的人、车……也许没有人能够理解而我也不想过多解释,我就到对街买个牛奶可以半个小时之久,是因为我听到一首好听的歌就在街头站立良久。一分钟或者是更长久的静默,那一瞬间才会觉得自己就是自己,只是自己。
或许在众多人看来发呆是浪费时间的事儿,而且我说的发呆是放空自己,不去做过多思索单纯的发呆。在我看来这样子的发呆反而是对生命,对时间,对自己极大的珍视。如果生命能重来,我还是会用相当的时间去发呆,而不是试图去多懂得一个道理。有点抱歉,这一句我也用了“如果”,借助这个词汇才能准确表达我的表达。我觉得发呆那一瞬间的静默,是对自己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
借给自己片刻的静默,还自己长久的安宁,自己审视自己,与自己对话,给认真地发一个呆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