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的时候,我们自己一直都会有一种信念,会认为自己带的好、能够带好,信心满满。可是,不知不觉间,干预、劝导、带领、否定等一系列大人主观判断的指向,还是会在孩子游戏、学习间,被动地输入了进去。
《跟着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一书作者之所以能写出一本书,不是自己是个天才、不是自己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一帆风顺、也不是随意就能写出经验和建议,相反,她也会像平常人一样,有过教训,遇过挫折,撞到失败……可就是跌倒再爬起,才能造就出未来的成功。
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幼儿园面试时,作者遇到了几对家长和孩子,每一对都有不同的性格比照:有和老师互动的很好的、有妈妈在旁边不停要求孩子怎样玩的,鹅的作者和其孩子在这一次的面试中,也没有表现的太好,从而落选。
这次面试经历,让作者想清楚了自己今后在孩子教育路上的角色——教练。教练的成功不在于让选手拿到多么好的比赛名次,而是让选手懂得享受比赛的过程。作者特别能理解那个在面试时对孩子大声说话的妈妈。总有一些情况下,父母会把孩子的表现当成汇报演出,让孩子来展示父母之前的努力成果。但也许就是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就浇灭了孩子心中的小火苗。
好的教练会明白,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不是人类天生具备的能力,不能一味教训孩子不努力,而是要教会孩子如何努力。因此,我自己也要学会陪进行认知启蒙的重要性,没有一个中长期的规划肯定是不行的,今天一个明天三个,没有固定的游戏和认知体验,又怎能谈得上教孩子进步?
好的教练还明白,每一场比赛正式开始后,教练就必须退下,只能旁观,因为真正的主角是选手。参加过体育竞赛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独自上场比赛和平时的训练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这一切都需要孩子自己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