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怀左同学
01
教师节前夕,朋友失恋了,他在电话那头说:“原来爱情终会败给现实!”他女友比他大,已经工作两年了,两人今年选择分手,具体原因我也不太清楚,这种事情,也不能只听他一面之词。
他目前在一所中学当老师,我担心他的状态,他说:“开学季很忙,眼泪只能在晚上没人时一个人流,突然发现我们都很大了,很多事情,已经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了。”
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只能留下“保重”二字。因为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容易二字。
我想起了一首歌,成熟而又伤感——我们哪有时间去遗憾,哪还有青春忙着伤感。
02
前天晚上师门聚餐,导师说他最近事情很多,需要闭关,也和我们语重心长地说:“虽然我很看重学术,但我并不想强求你们,只要你们自己觉得适合的其他路,我都会支持。”
真心喜欢同时又适合的路,少之又少,能找到,已属万幸。
回来的路上,二胖和我说:“这一年你几乎每天都写文章,看着就很累。”其实于我自己而言,并没有多累,毕竟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写出东西,已经是最大的成就了。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许会累,但开心,占绝大部分。
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我的安排都很满,写文、上课、读书……但也会给自己留出休息的时间,午休,然后吃点美食,偶尔出去逛逛。
我最真实的体验是,计划多了,忙的时候多了,空虚迷茫的部分,相应就会减少。每天有很多未完成的计划,生活里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事情等着我去体验,无病呻吟的时间,少了很多。
当然,偶尔也会迷茫,但我更相信脚踏实地的努力,以前担心很多东西得不到,后来我这样安慰自己:小时候觉得最大梦想是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后来是笔记本电脑、单反等物件,现在,全部都有了。
家庭条件一般的情况下,更得靠自己,怕天怕地怕未来,到头来,日子怎么样,还得自己过。
身边的朋友都这样,年龄一过25,大家喊口号的时间少了,都在埋头努力。
03
从今往后,我不想再和任何人谈梦想,于我而言,我会用行动,默默将梦想变为现实。
前些天我买了一本书《认知突围》,里面提到,要学会丰富自己的时间经历,当你比从前的自己忙碌一万倍,就不会理解难过无奈、迷茫、艰辛的滋味。
越长大,可交心的人越少,在很多人慢慢沦为点头之交以后,只有真正忙起来,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朋友和我说,他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没吃过多少好吃的,说到我时,他调侃,你四五岁就开始啃猪蹄了,从小没吃过苦。
我哈哈大笑,同时也感慨万千,想到了自己曾经第一年没考上大学,想到了自己工作时一眼望不到将来的感觉,随口说:“没吃过美食算不上吃苦,看不到希望才真TM苦。”
今年夏天,我研究了很多不错的公众号,看杨熹文时,她说:二十几岁开始,我渐渐被迫习惯了一个人的时光,仿佛作为一个成年个体,从这个年龄出发,就有了必须要独自去经营和挑战的生活,和他人再无牵扯的理由。
她的公号叫“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她用努力,活成了让人尊重的姑娘。
04
严歌苓在《波西米亚楼》里写过一句话:我从童年,少年,直到如今,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躲避做一个平凡的人。
我明白她的意思,她所厌恶的平凡,更多指的是精神上。
看着微信里的好友越来越多,但可联系的人却逐渐减少,经常,会有很多陌生人提问:我既空虚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学业搞好了吗?任务完成了吗?计划实行怎么样了?答应别人的和自己的事情,做到哪里了……
明明手头一堆事情,却在手机里寄托着迷茫,想来,现代中国社会,独立的思想和强大的执行力,已经逐渐成为了奢侈品。
大家都想的很多,做的太少,偶尔有一些让人热血沸腾的独立想法,周围瞬间会围上一群人告诉你这种想法的可怕,说教久了,你就和他们一样了,不知独立为何物。
当我们对迷茫习以为常以后,当我们每天把空虚挂在嘴上之后,久而久之……
我们也变成了迷茫大军中的一员,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05
也许,今天的太多迷茫,也不能全怪我们。
我们从小被告知要奋力前进,要超越,要第一,被鞭打久了,才发现我们一直是被别人推着走,至于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一无所知。
想起了一本书《谁的青春不迷茫》,如果单看书名,会以为是在为迷茫找理由,其实里面全是奋斗和努力,刘同本人,也一直在做事情,做主持,写书。
也像书名,谁的青春都会迷茫,因为我们无法预测未来。
但迷茫不是不作为的遮羞布,别人是嘴里喊着迷茫,却在身体力行实践,而你是喊着努力奋斗,却真的在被窝里迷茫了一个又一个早上。
以前很多人和我谈迷茫,我都没怎么回复,如果非要回复的话,我想说。
你什么都不做,怎么可能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