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山东人,我们会联想到豪爽;一提到温州人,我们会想到超级会做生意;提起河南人,有的人可能会扭过头嗤之以鼻。但是事实是这样吗,我们人的性格真的是用地域、血型或者星座等等就可以完全划分吗?
如果我们稍加思考和验证就会发现,这些观点是统统站不住脚的。我们人类自古就有解释世界的冲动,而这种符号化的认知降低了我们理解世界的难度,但是只要我们意识到世界的复杂性,我们就会知道这些符号化的认知和世界本身相去甚远。
这种我们脑中的事物和现实存在的事物之间的差别,叫做概率偏见。一般的概率偏见有三种形式:
1,代表性偏见,也就是以偏概全。
我经常参加一个读书会,书友们自我简绍一般都会说一下自己的星座,后来我们就发现读书会成员里面摩羯座出奇地多。这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将摩羯座和喜爱读书联系起来,好像这个群体真的就天生爱读书学习。
但是如果调查一下出生人口在各个月的比例我们就会发现,出生在12月到1月的人远大于其他月份的人。在春天,人们受到了大自然的强力地号召,于是年底的时候,就有好多新朋友被带到了这个世上。所以读书会中摩羯座人多的原因并不是性格问题,而是人口出生结构问题。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患有眼疾的病人去看眼科大夫,说自己看不清东西,在他话音未落的时候,医生卸下自己的眼镜递到病人手里,说:你戴上这副眼镜,你就看得清楚了。病人顺从地戴上了医生的眼镜,结果自然还是看不清。这时医生就不高兴了:这眼镜我戴了这么多年都很清楚,你这人怎么这样呢?
当然这只是个故事,故事中的医生就犯了代表性偏见的错误,他将自己的经验不加区别地用在他人身上。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也可能会随意地使用无关的经验来判断某件特定的事情,最后做出不正确的判断。
2,可得性偏见,也就是眼见为“实”。
我们在生活中常说眼见为实,那么眼见就真得为实吗?举一个例子,有很多人排斥坐飞机,电视中空难的景象让他们认为坐飞机不安全,所以他们取而代之选择坐汽车。但是事实是飞机失事的概率远远低于发生严重车祸的概率,对个人而言,飞机才是安全性更高的交通工具。
今天的商业社会中,我们会为各种互联网企业的营销活动拍案叫绝,仿佛他们代表最顶尖的营销手段,而他们取得的成绩也应该远远高于那些视野中表现不好的公司。但事实并不如此,比如娃哈哈,它并不像恒大冰泉、昆仑山等公司花出大量的钱来做广告,但是他们那些看不见的销售渠道让他们牢牢占住纯净水市场的霸主地位。
有一个经典的例子:一个人为非洲饥饿的儿童募集捐款,当他使用的募捐材料内容是非洲每年因饥饿死亡人口等数据的时候,人们很难被打动,当他将募捐资料换成一个楚楚可怜的小女孩的时候,捐款的人数急剧增加。我们人是视觉动物,画面比其他所有都更容易影响我们的判断。
3,沉锚效应,就是先入为主的现象。
我在很长时间里都认为舞台剧是不值一看的,现在承载表演的形式这么多,同样的内容为什么要花更多时间和更高的价钱去现场看呢?后来在我现场看过舞台剧之后,我才知道我原先的认知是有偏差的,现场看舞台剧绝对完全不同的体验。而一开始就对舞台剧的贬低锚定了我的态度,以至于在很长时间里我都本能地排斥而不自知。
实际上这几种形式的偏差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单单利用表层信息包括画面、经验等等来做出判断。没有深入地了解,分析,思考,导致最后的认识的偏颇,概率偏见由此产生。
预防这样的偏见最好的办法就是“第一性原理”,需要判断一件事情就抛开所有经验之类的东西,就单单去分析这个事情,并尽量深入去了解,抛开偏见,找出最贴近世界本身的那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