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浪潮中,理论犹如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武装仿若舟楫,助力跨越发展的沧海。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深刻彰显了理论武装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乃至整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意义。回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 20 年光辉历程,其丰硕成果便是理论武装强大力量的生动例证。这一工程恰似一座思想的宝库,不断孕育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更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石。
理论武装是党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生命线。从历史的长河溯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风雨如磐的革命斗争中脱颖而出,在艰难困苦的建设岁月中砥砺前行,在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中勇立潮头,关键就在于始终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奉为圭臬,并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先进理论武装全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紧密结合,孕育出毛泽东思想,指引着党带领人民推翻 “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应运而生,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卓越的引领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正是凭借着与时俱进的理论武装,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坚守初心使命,永葆生机活力,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奋进。
于当今时代,理论武装是凝聚民族共识、汇聚发展合力的重要法宝。在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在这一思想文化的大舞台上,若缺乏有力的理论武装,人们的思想极易陷入混乱与迷茫,社会的发展也会失去明确的方向指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其科学性、系统性和人民性,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工具。通过深入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从而将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从脱贫攻坚战场上数百万党员干部与群众并肩作战,到科技创新领域广大科研人员勇攀高峰、为国争光;从抗击疫情期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到基层治理中无数志愿者默默奉献、服务社会,这些生动实践的背后,都离不开理论武装所激发的信念力量与精神动力。理论武装如同一面旗帜,引领着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理论武装的征程上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理论研究与现实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部分研究成果未能有效转化为推动实践发展的具体举措;另一方面,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些错误思潮、虚假信息借助网络新媒体肆意传播,干扰着人们对正确理论的认知与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不断提升理论武装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理论武装需要多管齐下、协同发力。在理论研究方面,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时代内涵,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阐释与深度研究,推出更多具有原创性、前瞻性、指导性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在理论宣传方面,要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打造多元化、立体式的宣传矩阵,让党的创新理论 “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形式,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使理论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具感染力。在理论学习方面,要建立健全长效学习机制,推动理论学习制度化、常态化。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从学校课堂到社会各界,都要广泛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理论学习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学习热情。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切实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开展的能力与本领。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以理论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武装之能驾驭时代之舟,在劈波斩浪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