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科目中,政治与一些偏文科的专业都是需要整本书的去背诵,而相对于年轻时依靠天赋的死记硬背,考研时期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再去做这件事情。我们需要科学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帮助我们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此时,建立框架的任务,就摆在了我们的眼前。
何为建立框架呢?
其实建框架就是做一个简化版的思维导图,通过清晰明了的逻辑关系(包含,并列,顺承等),让我们对所需学习的事物有个明确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有助于长期记忆。下图是腿姐(陆寓丰老师)给的框架,大家可以看一下:
正如上图所示,建立一门课程框架的过程,就是把书中详细而繁琐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归纳而精简的过程。其实大家可以想想,我们从小到大学了那么多的教材,其实每个教材里都是按照作者的大框架而编著的。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难度是由浅到深,时间轴是由远及近,有些内容的学习是为了后续做服务等。如果一本书没有按照这样严谨的逻辑框架去编著的话,我们学起来会很乱,并且也很吃力,当然这样的教材也会被老师提前筛选出局。
当我们总结框架的时候,需要我们所拥有的能力是大局观,总结提炼的能力。
大局观
它所要求我们的是不被眼前的内容所困住,对待一个章节,我们要从整体出发,这个章节在书中有什么作用,是否为后面的内容作了铺垫,要去思考内在的联系。
总结提炼
它所要求的就是我们需要找出章节中,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围绕着重点去阐述,好让你更好的学习重点。例如可能连续好几页纸都会讲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首先通过它的那些描述去理解对立统一规律,然后记到框架里的便是对立统一的含义,作用等。
我还记得考研之前,看完一本书,我只能知道它大概讲的是什么,而不会去了解它内在逻辑是什么样,它行文思路是什么样,如果让我去总结这些,或许我都会无从下手。但是,现在我学完一门课之后,我都会做个大的框架,然后每个章节里面把内容都总结归纳出来做成一个小框架,自己觉得比较难得地方在框架里就会稍详细点描述。这样下来一本厚厚的书,最后也就是十几张纸而已。
其实我们现在有个好处就是,跟着老师学习,老师后都会帮我们总结框架,带着我们去理解知识点,好处就是大大的减少了我们自己做框架的时间,但是弊处就是我们自己少了独立思考总结的时间。我的建议是,理解知识点要跟着老师的课去学习,但是有些点你没听懂或者老师没讲到的,你就要再翻书去自己理解总结。老师给的优秀框架我们可以参考,但是不能完全照抄,好的地方我们可以借鉴,可并不是每个人思考的方式都相同,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逻辑的喜好去做属于自己的框架。下面几张是我看到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框架图:
当你熟练的掌握了这个技能,你就会发现在你以后看文章的时候,你不自觉的就会在脑海中总结它的行文思路,逻辑框架,对于文章的理解也会较深刻。对于我来说,有的时候要是看到没有逻辑的文章,就会比较头疼,不怎么想看,哈哈哈哈哈。我的微信公众号(研学公子)里面还有很多原创文章,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