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民族都有他自己的经典,即它常被人视作一切知识,三观的依据或来源,被人们普遍称作“圣书”。《论语》就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充斥着焦虑和烦恼。殊不知这样一幅经典著作早已为我们解读好答案。这么好的东西岂能浪费,于是在妈妈的强烈建议下我同妈妈一起读了论语的其中一个版本,它就是由辛龙著,由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孔子诗传--论语故事朗诵诗》,共同领略先哲思想。
下面就我在论语诗传当中读到了几句颇有感触的诗句进行解读与思考。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讲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知识,因为按时温习?妈妈告诉我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你是不是带着脑子在学习工作,是不是每天真的在替别人思考如何更好更高效的解决问题?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情况则更为复杂。比方说,成年人有没有碍于情面答应,后衡量利弊后又找借口拒绝。妈妈提醒我说既然做不到,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就不要轻易许诺。比较聪明的做法是在别人提出相应请求时回答绝不能太满,给自己留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并且设法确认对方感知的跟自己认为的是同一标准。以免自己做到后,对方却不这么认为,也就是避免出现出力不讨好的结果。所谓“经典者,大智慧也”每每读到这里,不觉惊呼,拍案叫绝。而第三句,传不习乎?大概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作为学生有没有认真学习老师传授的知识?那我补充说也可以从老师的层面来看,老师教授知识自己能不能做到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在学生里更有影响力。妈妈会心的点头微笑,夸我是个爱动脑筋的勤奋学生。
联想到认真学习但并没如愿以偿的被老师表扬,为此我感到愤闷烦恼,但是孔夫子告诉我们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意思就是说不要担心自己不被别人知道,你要担心的是你自己根本没有那个能力。读到这里我心里瞬间敞亮了。虽然没被老师点名表扬,可我利用课余时间做了很多个人成长的功课,平日里只要有时间,我会定期阅读,练字,跆拳道,甚至有时跟妈妈一起听课学习,虽然不一定都听的懂,但是我是不讨厌学习的状态的,因为读书可以让我了解更多。因为父母爱学习,在他们影响下,我们亲子关系和谐,我也能时常静坐下来同妈妈一起学习成长。可能不一定所有人都理解,因为孔子曾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我们能够支配的范围只能在我们的影响圈中,不责怪这个世界,也不能抱怨别人,了解到这里我就更坚定了。
妈妈说:在原先读的很多西方各种书籍当中,你会发现一种事实,西方人用了很大力气所研究一部大部头著作,最后居然在论语当中就是一句话的事。所以当我们再把论语从头到尾学一遍以后,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真的可以得到很高的提升。这些可爱的东方智者们是我们的引路人。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流淌着他们的基因。每每想到这里,我们都不觉会心微笑起来。我相信我们的先哲,我的父母老师也相信我,用妈妈的话说"我们得一起共同阅读,学习,思考,成长,共同为“强我中华”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