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农村基层减负情况时强调:“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把这项工作抓下去。”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是当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一项紧迫任务。
“小马拉大车”常用于形容某人做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正如小排量发动机试图拖动庞大的车身,因动力不足而难以前行。当前也用于在基层治理当中,基层承担了过多超出自身掌握资源和能力的任务事项而处于事情干不完、干不好的状态。这一形象的比喻指出了有的上级部门将本应属于自身的工作任务层层分解下发,为基层“小马”的“大车”不断“增重”,导致基层“小马”陷入工作重负的困境。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强调“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在基层,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在基层。基层组织担负着服务、联系群众的直接责任,当基层干部长期处于忙事务的状态而不能在抓服务上做好功夫,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金字塔型的社会治理架构中,处在最底层的基层组织拥有的自主决策权并不多,主要扮演着抓执行、抓落实的角色。随着社会结构加速转型,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基层单元的人员构成、利益诉求、矛盾纠纷越来越复杂,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症尚未得到根治的情况下,“大车”越来越大。相对于承担的职责而言,基层组织的人手是相对不足的,外加基层综合条件有限,基层干部人才队伍青黄不接,所有资源不相匹配,“小马”不能随着“大车”越来越大,二者出现失衡。
“马”和“车”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二者对立统一,“马”应与“车”相适应,“车”应与“马”相匹配,即多大的“马”拉多大的车,如若形成“大马拉小车”同样会造成资源浪费的局面。要抓住二者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破解当前“小马拉大车的难题”。
于“马”而言,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权责不对等的根源,梳理明晰基层的权责清单,科学制定基层事务准入制度,促使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转向抓服务,让基层“能担当能作为”。要强化关心关爱,优化考核激励制度,充分考虑基层治理与基层干部的现实需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让基层干部能够从地方实际出发,勇于创新、敢于试错,让基层“敢担当敢作为”。要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大对基层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资源供给,将管理权限、先进技术、优秀人才下沉到基层一线,让基层“善担当善作为”。于“车”而言,首先要转变思想作风,力戒“形式主义”,树牢正确政绩观,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决心纠治“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问题,将“查痕迹”转变为“看实效”,将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另外要用好信息手段,打破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推动政务服务线上化,提高运转效率的同时避免过度留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要久久为功长期坚持,将基层从当前困境中解放出来,切实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