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中有这么一句,“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执德不弘”,执本意是抓住。德则是广义的,有道德的德也有真理的意思,这个德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遇到就知道。什么是“执德不弘”,举个例子,看见别人做好事,给他点赞,心里起敬,觉得了不起,读书时感到这句好有道理,很对,很开心。但是我们自己照做没有?没有,就是“执德不弘”。我们没有那么远大、崇高但我们也服从真理,看见好人好事也会钦佩,但自己做起来就没那么积极,不能发挥。
“信道不笃”,道不是道教的道,包括一切真理。我们的人生体会有时明明知道这个道理,但到了处理事情时,自己的脾气啊,个性啊,感觉啊一上来,就不管道理了,还会说“我知道啊,但我就不”,这就是“信道不笃”。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没有建立起人生观,没有一个自己的中心思想,很容易受环境而转变。
不能让其得意,也不能让其失意,得意时忘形,失意时也忘形。不能承担太多事情,事情多竟生牢骚,也不能闲下来,没事做会很可怜,很难办。这也是子张问“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没有中心思想这样修为的,相比较起来,还是得给他事情好过闲下来。如果有自己的中心思想这样的修为,闲居就没有问题。能在处有处无间坦然自在。
那么思考的问题也找到了答案,执德弘,信道笃,从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一个中心思想,在处有处无间坦然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