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以前遇到问题,习惯“百度一下”;现在遇到问题,则是“AI一下”。
估计连布局了很多年AI的百度自己都没想到,自己就这么被拍在了沙滩上?
曾经有句话叫“同行是冤家”,如今看来,这句话似乎需要重新解读。
当你在行业中实力尚弱时,同行或许仍是你的对手。但当你在行业中遥遥领先,处于独孤求败的境地,能对你造成致命打击的,往往并不是同行,而是那些你想都想不到的跨行业竞争者。
例如,打败胶卷的并非其他胶卷品牌,而是数码相机;
淘汰相机的不是相机,而是智能手机;
冲击实体店的并非其他实体店,而是电商购物;
影响传统银行的并非其他银行,而是移动支付;
让方便面市场受挫的并非其他方便面品牌,而是外卖。
……
凡此种种,真的是,时代抛弃你时,你完全想不到。
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如果在所处领域实力较弱,且能找到对标公司并努力超越,可能还是件好事。
这扭如同学生竞争排名,只要努力就能逐步前进,这有很高的确定性,就可以一个名次一个名次的往前超。
但倘若你已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成为他人的对标对象,此时你反而应该保持警惕,不能沾沾自喜,高枕无忧,因为你都不知道谁会来颠覆你。
放眼望去,似乎没有竞争对手,但却又感觉人人都会觊觎你的位置。多少有点古代帝王身居万人之上却看谁都想要谋夺自己皇位的感觉。
那这给我们个人的启示是什么呢?
在专业之外,多学点“无用”的东西,充实充实自己吧。说不定,哪天那些看上去“无用”的东西,就真的派上用场了呢?
这也就是T型人才。
或许,这也是应对跨界竞争的个人发展之道。
所谓“T型人才”,“—”代表横向的知识广度,意味着个人要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拥有跨学科、跨行业的视野与认知。“|”则代表纵向的专业深度,即在某一核心领域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
对于个人而言,拥有广泛的知识广度,能让人敏锐感知不同行业的发展动态与趋势。
这种跨界的知识储备,能使人在面对变化时,更从容地进行职业转型或创新。
而专业深度则是个人立足的根本。在某一领域钻研至深,能积累深厚的专业能力与经验,形成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以医生为例,精湛的医术是其在医疗行业的立足之本。但如果医生还能了解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就有可能借助AI辅助诊断,提升诊断效率与准确性,在医疗服务上实现差异化,超越同行。
回到“跨行对手”的话题,作为个体,若想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不被轻易替代,“T型人才”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思路。
保持对不同行业的好奇心,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边界,同时在自身擅长的领域持续深耕,提升专业技能。
这样,无论是面对同行竞争,还是来自跨行的挑战,都能凭借自身的综合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啊,时代浪潮滚滚向前,不确定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准没错,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