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苦海无涯
佛祖当年可是一位王子,他抛弃了身份地位,抛弃了慈祥的父亲,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到各处宗教和学派里边学习,修炼,又到深山老林里边学习,修炼,又到深山老林里边过苦行生活,最后终于在菩提树下悟道,付出了极大代价,佛祖到底要为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话说佛祖一日在四个城门分别看到了生老病死,佛祖在菩提树下悟出人生痛苦,根本不值得活,如果现世痛苦,那我选择自杀,可不可以?不行的!因为还有六道轮回等着你,你永远死不了,你也永远摆脱不了痛苦,没想到人苦苦追寻的永生这么痛苦,那有没有解决办法?有!通过修炼到达彼岸,就可以离苦得乐,脱离六道轮回,就可以摆脱痛苦。实现了自我的救赎。
我们总结一下,佛教认为人活着太痛苦了,只有通过修炼才可以摆脱轮回,脱离苦海。这就是佛教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追求。我们耳熟能详的“苦海无涯回头是岸”酝酿着佛教最底层的逻辑。
所以说,现在看到市面上的佛教大师的心灵鸡汤根本不是佛教的本来面目,佛祖根本不会劝勉你如何奋斗,反而会劝你活着太苦了,还是立地成佛吧。至于那些烧香拜佛,保人平安功名更是无稽之谈。
2.缘起性空
有了基本的价值观,我们谈谈佛教的基本原理——“缘起性空”和“因果论”。
先来解释一下“缘起性空”的意思,就是说你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是“空”,只是很多机缘,聚合在一起而已,美女,豪车,功名都是不存在的,只是很多缘分使“分子”聚合,又会迅速消散,佛祖不知道你在苦苦执着什么。
“因果论”就是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因果决定,今天你能看到我这篇文章,是因为你加了我微信好友,你现在正好在刷朋友圈,你刚好点进去了,等等,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果”是由很多“因”造成的。所有的“果”都是很多“因”导致的。正所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六祖坛经》里面有一个故事,弘忍大师有两个弟子慧能和神秀,分别写了两个偈子,神秀说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是惹尘埃”。而慧能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老师觉得慧能领教到了佛教的核心。于是把衣钵传给了慧能,禅宗于是分为南北两派。为什么老师觉得慧能说的对呢?因为佛教认为一切都是“空”,根本不存在明镜台,一切都是“空”,你为什么还要不停擦拭呢?
传说当年佛祖讲经,讲完以后问“我讲经了吗?”如果你说“讲了”,那就是说明你没懂,因为一切都是“空”,甚至包括经书,佛祖。可是这个逻辑推演下去,就虚无了,一切都不存在,那佛教也不存在了。你还在苦苦传播哪门子的佛法?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理解这个“空”呢?
佛教各宗各派对这个问题作出过五花八门的解释,所谓不存在,并不是真的不存在,而是说一切事物都有自主性,而是各种因缘暂时聚合,又迅速消散。举个例子,我现在眼前的水杯子里面有一瓶水,但这瓶水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只是很多水蒸气分子聚合的结果,这就是“缘起”。我打开瓶盖,水分子蒸发进入大气,成了云,落地成雨,水这个实体不存在,只是不停在转换,所以说“性空”。推而广之,不管人,植物,动物,万事万物都不存在,只是无数元素在复杂的因果关系里临时动态聚合,一瞬前和一瞬后都不同,此刻看这篇的文章的你,都是不一样,你的细胞在不断在自生,死亡,所以“你”并不存在,每一刻都是全新的你(佛祖并没有细胞说,我只是引入生物概念便于表述)。假如你借给我一辆车,这意味着某一瞬间,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一个人形集合把一堆由无数钢铁,塑料,皮革组合而成的车形集合由于无数的“缘”借给了另一个无数细胞组成的人形集合。过后,你要还车,这永远不可能。因为“车”再也不是那一瞬间的“车”,“我”再也不是那个时刻的“我”。所以这永远不可能了。
我们总结一下,佛祖的价值观是人生就是苦海,佛祖是悲观的。佛教基本原理有两条“缘起性空”和“因果论”,之后纷繁复杂的修行原理都是从这两条基本原理推演出来的。
预祝春节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