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 烈日炎炎 在家的日子过得真快
by 没有故事的安东尼
2017年,我二十一岁了。
一转眼,二字头的新年龄匆匆过去一年。
有人走了,有人来,更多的人依然在路上;有人盼来了期待中的成长,有人年华老去。一年,可以改变很多。
我一直坚信,在每个年纪的最后一天,记录下这一岁的自己是如何走过的,这件事很有必要。
早些年我自信自己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早几年前再无聊乏味的文言文仍能背得下来,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自己也能记在心里。然而把之前的日记本翻一翻,就发现若不是我老老实实地把生活和经历写进文字里,大概早就忘记了十八岁高考败北辗转艰难时的嚎啕大哭,以及十九岁那年年末爸爸生病自己特别想回家看他的失落心情。记录的作用,大概是想让我这种健忘的人,通过对过去艰难时刻的缅怀,去加倍珍惜此后人生的每一份幸福和安定吧。
再好的年纪也有糟糕的时候,再糟糕的年纪也有好的地方。我对一个好的年纪的定义是,经历很多前一岁没有经历过的事,并且享受这些挑战。
人长大后就变成了有壳的动物,不到逼不得已,蜷在壳里才是最舒适的状态。我不知道世间有多少聪明的人,因为贪恋这样的舒适,而失去人生的潜能。我对新年纪里的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一点一点敲碎我的壳,去经历不设限的人生,哪怕梦想看起来有多荒唐。
纵观高中以来的三四年,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自己的成长速度超过了过去的所有时候。那个之前一直被动长大的少年,一个人倒四趟班车去小镇读三年的书,一个人提着行李到了大学去报道,所有的潜能都被激发出来去对付学习、兼职、生活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
我从这些不简单的经历和苦难之中学会坚持和看开,又在十八岁之后把这样的精神发扬光大。这样的年纪里,我的生活密集度极高。上课,兼职,自习,处理在我看来不那么简单的琐事和人际关系,赚点零用钱,买喜欢的书和卡带,写一点自己不算故事的文字,过着那种自食其力而又随遇而安的生活,不被莫名的人和事儿左右,简简单单,坚定成熟。
许多人看来,二十多岁好像是最没有故事的年纪。二十多岁里,没有哪一件事儿是容易的,作别了十三四岁的中二懵懂,离三十多岁的为了生活工作的那种麻木妥协也远的多。的确,这真的是一个很尴尬的年纪,我深信不疑。
一年前,我希望自己在二十岁的这一年里能够成为一个不动声色大人,但是,我对自己抱歉,我没有做到。既做不到不动声色,更做不到成为一个大人,甚至不得不承认,可能比一年前,有些事情还更不明白。比如一年前,在文字中,看得到自己的乐观,而在这一岁的最后一天里,我不能判断,是否乐观的程度跟以前一样或者已经在明显减退。一年前,我是那样的相信未来;而今天,我站在当初的未来,却不知是否应当带着疑惑的笔体在新的日记本扉页上写下"相信未来"。
七月中旬,16级的学生陆续开始收到了大学的通知书,对于新的生活,或憧憬,或迷茫,或窃喜,或不安。学院的新生群里,频频闪现的消息,一条,两条,……,一百条,直到我将它屏蔽掉,再也看不到熟络的新消息提醒符,我依旧不那么喜欢水群,依旧没有那么多的话和不认识的人讲。在我看来,自己只是比他们早踏进大学一年而已,没有指导他们如何过活的能力和权利。从某个方面看,我这个学长的确不是那么的称职。
前段时间和同学聊天,偶然间听他谈到新生们的问题时,我不禁哑然失笑。
"如何拿到奖学金?"
"怎样才能混到学生会主席?"
"大学留校容不容易?"
"如何把各种关系处理的服服贴贴?"
"如何认识更多其他学院的同学和老师?"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
同学说他不是不想回答,只是他并不想也成为不了那样的风云人物,也就没有确切的答案。我想,或长篇大论,或简洁明了,他也没能给那些学弟学妹们想要的答案。他问,如果是我,我该如何回答?一直到谈话结束,我也没能告诉他我的想法。
前段时间,学姐在我推送的文章后留言,"叨念一句常说的给你听,life is just a moment ,去享受所有的欢愉"。
在这句话的引导下,去回顾这二十岁的这一年:加入了三角时光推送了几篇自己的文字并收到留言好评;我用还算满意的成绩完成了专业期末考试;度过了不那么完美却还算快乐的大一;见到了许多毕业后没见到的同学并每天聊到很晚;泡了很多次图书馆看完了十二本自己想看的书;做过很多没有尝试过的兼职赚了一点买东野圭吾小说的零用钱;吃过了许西街上的可口还实惠的零嘴和小吃;吹会了几曲还算能听得下去的口琴谱;拿到了来之不易的机动车驾照……总之,过的不算安逸,却也算是体面吧。
我习惯感恩并庆幸,在自己的青春年华里,与这个最好的时代有过相逢,并用文字深深拥抱过。
二十一岁,我想用我的我的愿望,去回答那些学弟学妹的提问:去做一个体面的普通人吧,你想要的,时光都会给你。
最后想对自己说一句,"Anthony,生日快乐。"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