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纪之际,我有心去观看了新上映的电影《金刚川》。
《金刚川》改编自真实事件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金门战役,金刚川是金城前线附近的一条河流,河面最宽处达60米,水流湍急,桥是过河的唯一道路。对于志愿军而言,这座桥是“生命之桥”是我们运送补给物资的必经之路。但在敌军眼里,控制这座桥就是抓住了我们的命脉,炸毁它更是击中要害,就这样电影围绕着这座桥展开了。
“桥”是电影《金刚川》中的真正主角,为了拿下这条长37米的大桥,美军可谓是下了血本,他们出动了24架黑寡妇P-61战斗机,一共投弹2500枚!平均每米就有炸弹70枚!可就算如此,我们的士兵在不断抵抗敌人突击的同时,一次一次修补桥梁。摧毁重建,再摧毁再重建,整整七次,哪怕炮火连天、哪怕血肉横飞,志愿军战士没有人退缩,没有人认怂。
尽管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敌军,但还是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守住了金刚桥,更是以人做桥保证了大部队顺利按时渡桥。
导演从不同的视角来拍摄,来展示这场战争的残酷。影片中不乏个人英雄,在敌军无数炮弹的轰炸中,关班长不惜暴露自己打信号枪吸引敌军火力;张飞用仅有的一条胳膊一条腿用高炮和敌机迎面对射,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还有让敌人侦察兵也难以置信的是,桥一次次被他们炸毁,却又在他们认为不可能修复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的修好,并且一部分又一部分的士兵顺利渡桥,直至全部渡桥。就我们现代的建筑技术之下,“基建狂魔”全力出击也不过如此吧。这不是魔力,是一次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每个人都忘却了自我,一批人倒下了,另一批马上补上,木头不能承载就用人墙来撑起。他们忘了苦痛,忘了自己是血肉之躯,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建桥、渡桥。
看到那个眼睛被灼伤的年轻士兵义无反顾跳下水,同其他战友一起连城人墙的时候,我有一些泪目,十七八岁的年纪,尚且稚嫩。我们在这样的年纪,外出读书都会想家想爸妈。可是他们如何做得到?要知道这一跳可能就是永远回不去。是什么支撑了他们?信念,是国家必胜的信念,他们深知他们需要守护的不仅仅是一座浮桥,更是身后千千万万的人民,只有胜利不能失败。
片尾《我的祖国》歌声中,志愿军遗骸回国,那些曾为祖国和平奋战一线,却埋骨异乡的战士们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时隔七十载,山河已无恙。我们会永远铭记你们的牺牲和付出,是你们的浴血奋战让我们今天能够安心的学习和生活。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扛枪上战场,可是,我们都会在自己的位置上用自己的方式来维护祖国的繁荣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