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再思考Rethink 的第 031 篇原创文章
1
出色的演员有幸能够在所扮演的角色中感受不同的人生。
然而,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机会体验到迥然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国度、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生活方式?
才华横溢的大学教师,因抢劫银行入狱的囚犯,越狱成功的头号通缉犯,隐姓埋名流亡他乡的偷渡客,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贫民窟里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受人尊敬救死扶伤的医生,从事非法生意的帮派分子,枪林弹雨战场上的雇佣兵,全球知名的畅销书作家……
以上种种人生经历,相信光是想一想就已经足够刺激的了。
然而,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人生身份,其实都发生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
格里高利出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年轻时深陷毒瘾,多次抢劫银行;
1978年入狱,被判19年监禁;
1980年,格里高利从戒备森严的维多利亚州彭特里奇监狱成功逃脱;
越狱成功后,偷渡到新西兰,再到印度,开启10年流亡生活;
1990年,格里高利因走私毒品在德国法兰克福被捕,后被引渡回澳大利亚,被判6年监禁;
1997年获释出狱后,格里高利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蓝本写下了《项塔兰》,从此成为全球畅销书作家。
项塔兰是主人公在印度所获得的名字,译为“和平之人”。
如果只让我用两个词来形容我对《项塔兰》整部书的感受,那一定会是——震撼 + 感动。
2 震撼
除了书中主人公林巴巴的种种神奇经历带给我的震撼之外,《项塔兰》这本书让我更加瞠目结舌的是,作者对于上个世纪80年代印度社会的描述。这使我对印度这个恒河边古老国度“贫穷、神奇、咖喱”等的固有偏见有了极大地改观。
随着林巴巴在印度孟买流亡生活的开始,作者带我们一层层地见识到了上世纪贫穷的印度社会、社会的底层、更底层……
林巴巴从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澳大利亚抵达印度,看到现代跑车和牛车一同停在红绿灯前,各种自己所熟悉的事物跟印度稀奇古怪的玩意,就这样“矛盾”又“和谐”地并存着。
他离开孟买机场的途中,一路上满眼看到的都是用破布、碎塑料片、芦苇草席与竹子简单搭成的贫民窟,像灰褐色的沙丘一样望不到边际。
我本以为这里就是贫穷印度最底层社会的景象。然而,作者却不断地刷新着我对“善恶”认知的下限。带着我们一次又一次见识了这个社会中,比破旧贫民窟更加不见天日的阴暗角落。
被大众像瘟神一样嫌弃的麻风病人所聚集的“流动”住所。麻风病人被整个社会排斥,甚至连在贫民窟居住的机会都没有。他们只能居无定所,到处流浪。找到一块空地,就在上面临时“居住”,直到他们被其他人驱逐。
孩童像奴隶一样被随意买卖的人口市场。藏在孟买一角的“公开”非法交易,孩童被人贩子和买家在这里像商品一样随意买卖。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些孩童多数不是拐骗来的,而是他们的亲生父母主动卖给人贩子的。发生灾害的村庄,父母为了不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饿死,只能渴求人贩子买走自己的孩子。
为了自己有利可图甚至不惜让战争一直延续的各种势力。战争固然残忍,但是对于一小部分人,却是发大财的机会。所以,他们不惜各种手段,让世界的某个角落战火连年不断。
……
这座巨大的社会冰山,它隐藏在海平面以下的部分让人无比震撼。
3 感动
《项塔兰》这本书中让人感动的故事有很多:贫民窟居民奋不顾身灭火、共同对抗霍乱,淳朴的村民拼死赶走土匪,好朋友们齐心协力营救一只熊……
然而,众多感人的故事当中,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小个子普拉巴克的死和“重生”。
普拉巴克离开自己的小村庄独自一人在孟买街头打拼。他热情、勤劳、善良、勇敢、机智、幽默。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迎娶了美丽的妻子帕瓦蒂。
然而,就在他的每一天都开始变得越来越好的时候,普拉巴克却因为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葬送了性命。普拉巴克的死相信会让每一位读者感到难过。
整本书中,有许多人死去。有人死于瘟疫,有人死于饥饿,有人死于谋杀,有人死于战乱。但是,他们大多数要么是平凡地生活平凡地死去,要么是做过不少坏事死的罪有应得。
但是,普拉巴克不同。
虽然他的生活中时常有着诸多的不如意,但他却能够时刻保持着满脸灿烂如阳光般的笑容;
虽然他身材矮小,但是却敢于在危难时刻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挺身而出保护朋友卡拉的安全;
虽然他胆小不愿招惹黑帮,但他却能面对拷打和威胁毫不惧色,宁死也不肯出卖林巴巴,还多次帮林巴巴化解危机;
虽然生活时常将他按在地上摩擦,但他却保持了心底最纯真的那份善良,以至于看到被关押在在狱中孤独无助的跳舞熊卡诺,竟然主动上去抱住并安慰一只熊。
……
就连最后发生的那场交通事故,也是因为他坚持白天在孟买的街头为游客充当导游,晚上又出去开出租车赚钱补贴家用。以便让他和帕瓦蒂的小家生活得更好一点。
普拉巴克是那么的淳朴和善良,没想最终却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书的最后,林巴巴再次回到曾经和普拉巴克共同居住的贫民窟。当他看到那个曾无比熟悉的,能够包容全世界的灿烂笑容重新绽放在普拉巴克儿子小脸上的一刻,他这一生中曾经所经历过的苦和乐,爱和恨,真和假,是和非,生和死都在那一刹那间随之消融。
4
即便是执念,也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改变。
书中诸多角色,林巴巴、普拉巴克、卡拉、哈德拜、阿布杜拉、迪迪耶、莉萨、周夫人……他们都有着各自的执念。不管他们是对还是错,他们都是为了自己当下执着地坚持的那个信念而活。
作者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也是。在他的每一个人生身份中,他都有自己所坚信并追逐的执念。
年轻时,他自诩“绅士强盗”,持枪打劫时身着西装,对被抢者说“请”和“谢谢”,并且坚持只抢劫有足够保险的机构;
入狱后,他为了追逐他所谓的“自由”,从澳大利亚当时看管最为森严的监狱里越狱逃脱;
到头来,经历过十年逃亡生活,见识过那么多的生离死别,体会过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重新审视过是非对错之后,他却幡然醒悟,发现那么多年来自己放弃一切,所追求来的那根本不是真正的自由。
经历了传奇一生的格里高利终于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其实就是可以光明正大地过原本属于自己的生活。不再需要东躲西藏,也不需要编织无数个谎言来掩盖曾经的一个谎言。
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往往也是免费的。但若一旦失去,想再次拥有却代价不菲。
格里高利最终在监狱里完成了对自己曾经犯下罪过的救赎,重新获得了曾经拥有但却不懂得珍惜的那份自由。
并成功开启了另一段人生身份——专职作家。
最后,借用《项塔兰》书中的一段话作为本篇的结尾,感谢格里高利带给读者们如此传奇的人生经历。
每个人的意志,都有改变自己命运的力量。我原本一直认为命运是不能改变的,在我们每个人生下来时就注定了,就和星体的运行路线一样永远不变。****但这时我猛然意识到,人生比那还奇特、还美。事实上,不管人置身在哪种赛局里,不管运气多好或多坏,人都可以靠一个念头或一个爱的行为,彻底改变人生。****——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项塔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