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两大原理:大脑可变性、心理表征
认知:
表层认知:未被实践验证过的认知
表征:实践后的认知
刻意练习是能力提升的最佳方式
刻意练习的四层次:低水平重复练习、有目的的练习、刻意练习、符合认知原理的内隐化练习
第0层次:不练习
第1层次:
低水平重复练习:标准不断提升,水平才能增长,如果标准不变,那自然会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上。
几个相关概念:路径依赖,缺乏对基本认知的了解;变化是常态。不确定性是世界的本质,不具备长期的视野(★现在舒服不等于长期舒服),▶是自己和世界耦合程度低的结果,也是常说的没有风险意识的典型体现。
从本质原因上可以找到精准的解决方案。既然自己和世界的耦合度太低,那就增加耦合就好了,分析一下四个要素:朋友、圈子、敌人、平台。身边的五个人是不是太一般?自己的圈子是不是太单调?是不是没有假想敌,敌人根本没有竞争力?自己的平台太烂了?分析清楚并加以更换,就可以有动力离开这个层次。
第2层次:有目的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有几个检测标准来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在做有目的的练习,我将其改成话术送出来:
•这次训练的目的是否明确?请将目的写下来以供练习时反复回顾。
•这次训练能否让自己走出舒适区?自己会感觉到有一些些压力,但是还是动力十足?
•这次练习过程中我是否专注了?分心时候做的事情是否也是围绕这个目的的?
•这次训练过程是否包括反馈,让自己了解对错?以及改进的方式?
如果说这几条做到了的话,那就是有目的练习的水平啦。并且,做到(还要持续做!)有目的的练习,就能超越地球上一半以上的人了,还是蛮简单的吧。
第3层次:刻意练习
对于选择刻意练习的伙伴来说,绝对不是自己去练习、绝对不是拼命死磕,而是抓紧时间找到并进入训练体系中去,了解细节标准、获得导师指导和反馈,接受最正规的训练。
努力寻找训练体系:这是基于心理表征的,刻意练习即依靠高手的心理表征,又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所以,训练之前要想办法先找高手/体系,而不是自己搞搞搞,我的博客上曾经写过关于基于心理表征的学习法,提到了学习之前,先找高手要到该领域的心理表征,然后基于表征关键词去构建体系。
•放慢速度,重复训练: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消除“求快、求速成”的愚蠢的预期!精准地体验、感知、学习该技能环节的状态,尽可能感受训练的所有细节,这是一种“精进”的训练方式,千万不要求大、求全,而是用细微的方式,用慢方法实现快成长。
•强化反馈:这是一种典型的反思思维的呈现,没有成败,只有是否达到标准的反馈。对待反馈的做法,是记录、复盘、分析、总结,然后再尝试,不断靠近标准的过程。
•拒绝自动完成:刻意练习的过程经常会乏味也充满挫折,一旦使用经验解释系统进行解释,很多人就会用“感觉我会了”来自动完成训练,从而掉入寻常训练的状态下。其实,这就是没有做到积极主动,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放弃了选择的自由。所以,保持专注和对技能目标的感知,不要自动完成。另外,这里多说一句:尽可能不要用实战来替代对技能的刻意练习,那样实在是蠢蠢的,想想我被二年级小伙伴虐的故事就知道了。
培养和提升长时工作记忆能力。这个能力的关键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及其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