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看卢思浩的《没有到不了的明天》,我突然好伤心。
已经很久没有读这么非主流的文字了,因为一直对随波逐流的东西不大感兴趣,现在觉得,非主流简直是心灵自慰的一剂良药。有点像郭敬明的风格。
我十七岁,高三,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简书注册了来写些杂文。
我现在不得不去面对现实,人是在苦水中长大的。
小时候不能买自己心爱的玩具,被大人逼着穿他们觉得好看的鞋子,背些拗口的文字。
长大些,就是漫长的升学压力的压榨,一刻也未停止的伏案疾书,记事以来,就已经戴上了厚重的眼镜,用迷茫的双眼看世界。十到十五岁的时候,觉得父母和老师讲的都是对的,只要听他们的话,活着就有目标,有希望,每天依旧苦读,却不觉得苦。中考失利后,开始思考很多东西,高中老师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于是,在每次的挣扎中逐渐意识到老师和父母也都只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会有愚昧不堪的时候,那么,我该依靠谁呢,我该让谁来指引我的人生呢?于是,伟大的教育告诉你,要靠自己,独立思考,独立生活,“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言论也不绝于耳。于是,我就真的觉得,自己长大了。直到现在,面对如此沉重的升学压力,我发现,一个人活着从来就是只身一人,每一件事都是自己做出来的,尽管是父母,他们也只是身外之物。能依靠的真的就只有自己。在不得不独立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根本就没长大。
于是,我在想,一个人如果不去追求温暖会不会少一分在温暖与寒冷之间准换的痛苦。可是,温暖就是光明,就是希望啊!但明知人一辈子永远在追求光明的路上,那活着只为了一个莫须有的彼岸,岂不毫无意义?自杀的人们也就无可厚非了。
我是个内向的人,有很多的隐忍,很多的苦衷,但长大的这份孤独,实在太沉重,我忽然感觉内心就空了许多,大概是我朋友少的原因,总觉得世界没什么可留恋的。我在该雄心勃勃的年纪而且实在高三的时候,竟然在想“以后有个幸福的家庭就足够了。”
我看到了自己的害怕,胆小,无能与挣扎。
对,我在苦苦挣扎,隔着屏幕,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再往后,就结婚生子,和丈夫时吵时和,整天为孩子操心,然后慢慢老去。
天哪,这难道不就是看得见结尾的人生吗。我也想很拽地说“我不想过一个看得见结尾的人生”
但这份孤独让我丧失了勇气,长大的孤独。十七岁,大家都以为你长大了而你却没有的孤独。十二岁时梦想了很久的十七岁不曾如此沉重。人生就是苦海,再苦一些又何妨。
大概从明天开始,我会变得坚强,如果你相信我的话。
一个人的时候,世界很小,朋友多了,眼中的世界自然就大起来。我太沉默了,不敢大声吼出些什么,又不甘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这就是人性的纠结吧。
生活是苦海,可能我生来就不善于在苦海中驾船。
一个人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
我的世界观在颠覆中,让我静一静吧,真的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