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的关注点(注意力)在哪里,你的产出就在哪里。”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
可是,你有没有把自己的“注意力”这个概念当成你的“财富”品类之一呢?说实话,在今天之前,我没有。如果你也没有,那么,很正常,我们并不孤单。
小婴儿一出生,他就会用“哭”来获取家人的注意力,于是养育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他的需求并且满足他,以此换取他健康的成长。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这是我们用注意力收获的财富。
随着这个小婴儿慢慢长大,父母开始关注他的教育,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挖掘孩子有可能的特长,关心他的学习、社交。一个拥有自身能力和感知幸福力的小孩儿,这是父母花费注意力培育出来的,孩子父母双赢的财富。
小婴儿长大成了小学生,生活自理已经不需要父母太操心了,学习成为了他们这段时间的主要内容。此时,父母注意力的分别开始显现。有一部分父母抓功课很用力,考试成绩是标准之一,有一部分父母培养习惯很用心,授鱼还是授渔,各有选择。
授鱼,收获成绩。授渔,收获能力。注意力在哪里,收获便在哪里,至于财富,或许会是延迟产品吧。
终有一天,小孩儿长大了,参加工作成为了社会主力。闲暇时,他们有人煲剧,刷网,在WIFI或者流量里围观别人的生活,隔着屏幕凑热闹。他们大把大把的注意力和时间看似自己在休闲娱乐,其实不知道自己正在被各大媒体收割他最宝贵宝贵的注意力,然后被卖给广告商。
另一部分人,闲暇时用来读书、刻意学习、进修专业,假以时日,便将当初的同行者甩出几条大街。当机会来临,他们即可抓住,旁人或许会说,成功需要运气,有好的运气才能碰上好的机会,有好的机会才能促进成功。
我们从小到大没少听说这么一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是“有准备的人”?是那些将注意力已经放着这个领域很长时间并且一直保持这刻意注意的人,只有如此,他才能在机会降临时看到机会,识别机会,抓住机会。
之所以有一些人抓不住机会,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机会长什么样子,而认不出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在此保持长期注意练就火眼金睛,自然分辨不出牛鬼蛇神与凡夫俗子。当机会擦肩而过时,或许浑然不知,或许也能一拍大腿发出“哦,原来如此”之往而兴叹。
李笑来对注意力有他特有的解释:注意力是你唯一可以随意调用且能有所产出的资源。同时他也指出:“注意力”是在任何地方“挖掘”价值的最基本的工具。所以,要“选好地方”。若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你就会有进步;若把注意力放在思考上,你的思维质量就会得到提升;可若把注意力放在根本不可能产出价值的地方,那你就惨了——你最宝贵的东西被消耗了,而你却一点收获都没有。
在此我的理解是“注意力”等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专注力“。一个人能在一件事情上保持的专注程度越高,他取得成绩的概率就越大。
那么,此刻你更关心的或许是如何保持“专注力“,如何培养一个专注力更好的孩子,对吗?
在成人的世界里,注意力被手机成功剥夺的案例举不胜举,番茄钟工作法是我在工作中应用比较有效的一个工具。即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此为一个番茄钟),在四个番茄钟之后给自己一个稍微长一点的休息时间(20或30分钟)。在番茄钟工作时间内,将手机静音或者远离自己,关闭电脑与工作无关页面,全心全意专注于所要执行的工作。
对于成人来说,专注力是可以通过工具和方法刻意练习而成的,而把自己的专注力投放在哪里,选择哪个地方才是决定产出的基础。
相对于成人而言,孩子的世界更为简单。他们似乎是天生的专注者,他们可以对着蚂蚁聊很久很久;他们可以对着天上的白云天马行空地想象;如果家人能够发觉并且用心呵护他们的专注力,在孩子玩的时候不去打扰(比如递个水果给点水喝),在孩子发呆的时候不去询问,而是站在孩子的附近保持温柔的关注,同时引导孩子在适合他的领域刻意投放专注力。
为何如此强调“注意力“?
李笑来指出,我们可能拥有三种财富:注意力,时间,金钱。
金钱会随我们收入的多少而有数量的支配;时间是固定的,每天24小时,不会因为你会或者不会时间管理而增减;只有注意力,是可以随着自我意志的调节而增减,将它用在哪里,何时使用,选择少睡一会儿或者多坚持一下下来赚取相对更多的注意力,并把它放到更有价值的地方。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注意力比时间更重要,时间比金钱更重要。
所以,你知道吗,你的注意力比你以为的要重要得多,而此刻,你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现在我把我的注意力放在什么地方了?我可以如何更好地使用我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