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子慧
见性后如何转识成智?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这四种智慧是我们本有的,本自具足的,自己心里明白了,才生出这四种智慧。这些智慧并不是远在天边,高不可攀,这些都是每个生命本有的。唯有体认生命真相,你才能明白什么是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
没见性之前,我们常常活在无明中,不知不觉迷在妄念中,活在一念不觉中。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我们被动地被一些执着的念头、固有的观念、本能的欲望、情绪、感受牵着鼻子生活。用佛法术语就是我们被贪嗔痴慢疑驱使着生活。我们迷失在妄心妄念中,无法安住在清净自性中,会依自己的喜好片面性选择信息,断章取义,所以没有正知正见。过往我们常常迷失在各种相中,迷在财色名食睡,我们并不幸福快乐。
我们可以选择和创造,这是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的关键所在。树不会选择,石头不会选择,动物一般都是受本能驱使,动物的选择能力也相对薄弱。人有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能选择、判断,还能在选择、判断后进行创造。所以人类非常伟大,创造了五千年文明。见性后,我们依性主动选择善念生活,我们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我们善护念,种善因,不执着结果。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如何转识成智,唯有见性。能见性不变,所见相变化。依性,当下,自律,随缘,善用,无住。舍识用根,舍根闻性,转识成智,转八识得四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佛教的唯识学,把一心分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由转阿赖耶识等八事识蕴,得大圆镜智等四种妙智。如数次第,或随所应。
当知此中转阿赖耶识故,得大圆镜智。虽所识境,不现在前;而能不忘,不限时处。于一切境,常不愚迷。无分别行,能起受用佛智影像。
转染污末那故,得平等性智。初现观时,先已证得。于修道位,转复清净。由此安住无住涅盘;大慈大悲,恒与相应;能随所乐现佛影像。
转意识故,得妙观察智。具足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犹如宝藏。于大会中,能现一切自在作用,能断诸疑,能雨法雨。
转五识故,得成所作智。普于十方一切世界,能现变化;从睹史多天宫而没,乃至涅盘,能现住持一切有情利乐事故。
转识成智,转凡夫成圣人。在凡夫是识,在圣人得道叫做智,智就是般若。有漏的八识转为无漏的四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第六识分别识转为妙观察智,观一切境界之自相、共相而无障碍;第七识末那识,俱生我执,我法二执,转为平等性智,无我无执,观一切法、自他一切平等;第八识阿赖耶识转成大圆镜智,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如大圆镜之能现众色像。
温馨提示:文字非性,切莫执文。休被文字障,执药病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