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地铁站,看见了人来人往,也体会了什么叫做“挤”地铁。小小的公共交通,更多的传达出人生百态。
我记得我来上海的第三天,也是我第一次来上海。那天不巧自己有面试,而自己家的亲戚定期来访,那时痛的腰都直不起来,在自己面试回来,也好巧不巧的碰到网上一篇消息,大致意思说,在地铁上蹲着没素质。
那一刻的自己,在他乡,默默的看着这篇文章,眼泪不争气的流下来。我不知道作者说的主人公是谁,但在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屈辱,心很累,很痛。都产生要逃离上海的念头。从那之后,在上海的这一段时间,再累,自己再不舒服,都不会再去蹲下,因为害怕有人会说自己没素质。
工作了,在徐汇区,每天都一定要做9号线,在宜山路转站的时候,刚上地铁,看到一位年纪大概五六十的人,坐在进门的正中间,身边堆满大包小包,旁边一堆人都在说坐在中间的那个人,说你不应该坐在这,这边人上人下的,你坐在这碍事,你向旁边挪挪。劝话的人,理由很充分,我挑不出任何的过错。我站在旁边,默默的看着中间坐在自己行李上的人,他不管不顾,别人说什么都不吭声。但我分明从他那貌似平静的脸上,看到了狭促,看到了不安。那是上海这个大都市对人的陌生感造成的影响。我环顾四周,周围都是人,满满的,根本就没有可以移动的地方。旁边的人的行为没错,但却忽略了,那位坐在中间的人身边大包小包的行李,忽略了他移不动,最重要的忽略了,一个对上海充满陌生感的人对周围的警惕和防备。
我对两边的人不置可否,只是从心底升起一丝悲凉。关于蚁族,关于那群努力融进城市,却被城市所伤的悲哀。
我也从上海的郊区坐到上海的市中心,也曾沿着2号线经历从繁华驶入人烟稀少的郊区。一路上让我看到最多的是郊区和中心区的巨大差距,人与人的不同。人与人真的能从衣着,语言,手势等表面看的出来。
也让我感觉到自己和上海的差距,和这个城市的融入变得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