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三年春节结束后,成平办理了复员手续,光荣复员退伍了,部队四年留给了史成平太多精彩的回忆,很多画面就像发生在昨天,再舍不得也必须要离开了,他哭了,哭的很伤心,一方面是这四年难忘的军旅生活,他一生都不会忘记,他也非常后悔当时热血上头打连长那一拳。要不是打了连长,他可能就不用退伍了,他真的好后悔,但一切都晚了,一切也都过去了,回家重新开始吧,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新的人生!
友爱县红崖子沟乡史家村,久别的故乡,史成平回来啦,回到村里后见到了很多熟人,史成平热情的给一路上碰到的乡亲们打招呼,不少人一时没认出来是谁。也难怪认不出,离开四年了,四年时间村里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而史成平也从刚成年的年轻后生,经过四年的军旅锤练,已蜕变成了一位“攒劲”的热血青年,挺拔,精神,充满活力。
在部队四年的生活习惯,刚回到村里时成平有时候说话带点普通话音,村里一些说闲话的人就开始说三道四,就说这才几年,怎么口音都变了,在他们看来这可是“忘本”。农村就是这样,总有人说闲话,说风凉话,见不得别人好,各种羡慕嫉妒恨。
史成平回家后刚好赶上春耕,先帮家里种上了地,一时半会没太多事。史发德和刘红秀开始寻思既然不再当兵了,要给儿子娶个媳妇,好以后踏实过日子,也才能收心不到处乱跑,就这么定了。
过了一段时间,史发德得知同村史存福媳妇魏秀章有个堂妹正在找婆家。史发德让史成平好好收拾准备准备,选个好日子先去魏家提亲试试。这是村里多年来约定俗成的习俗,既然父母有安排,史成平也没说什么就答应了。
五月的一天,一早吃过早饭后,史成平跟着父亲史发德,还有媒人一起拿着准备好的礼物,骑着两辆自行车就出发了,大约一个半小时才到达目的地。魏秀章的这个堂妹家在乡里魏家堡山上,属于脑山地区,山上的条件相对川里村户人家条件要艰苦一些,吃水完全靠天,所有地也全是山地,没有水地。
魏秀章的堂妹叫魏玲章,是家里老大,今年二十一岁,属龙,在农村已属于大龄女青年,她有三个弟弟,四个妹妹。所以父母因为她的婚事也比较着急。就在大家一起吃饭,说事,喝酒之际,史成平跟着魏玲章去挑水,山上村里有专门蓄雨水的地方。一路上他俩简单聊了几句,看得出,魏玲章对史成平这个小伙子很喜欢,挺拔,精神,长的也好。所以在沟通时魏铃章比较害羞,这也给史成平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长这么大,史成平也是第一次单独和女孩子相处。
这次提亲双方家长和两个年青人都很满意,剩下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就剩下走流程了,男方该准备的彩礼,结婚用的婚房,婚礼用品花销等都要准备了。算来算去家底还是比较薄,彩礼有点凑不足,婚礼看来也不能太铺张。女方家因对男方很满意,所以彩礼也就随了男方家,还准备不少嫁妆。
在媒人的安排下,陆续开始订婚,女方家属到男方看家,送彩礼,婚礼准备。正式结婚办婚礼时已到一九七三年年底快过年了。
结婚的日子是专门找人看好的,有很多讲究,前一天做好各种准备,这一天女方家会在村里办出嫁宴席。第二天凌晨三点多史成平留就和娶亲队一起出发去魏家堡山上迎娶新娘,到山上女方家时已五点了,天快亮了。史成平穿一身新衣服,将新娘子从房间背到准备好的手扶拖拉机上,然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史家村方向开去。
到史家村时,天亮了,今天全村最热闹的人家就是史发德家,全村的家里人都来帮忙料理,有礼官记账,客官迎接来自各地的亲戚,库官负责烟酒肉菜的用途把关。“值客”们招待亲戚们入座开席,有专门负责拉水,劈柴的。大厨就是史成寿,四五个能干的妇女在帮厨配菜……
这一天,北房屋子里炕上,炕下,堂间,还有院子子里摆了十几桌,热闹非凡,到处是恭喜和划拳的喧闹声,每桌都是标准的八大盘,每道菜都是当地特色菜,这样一桌色香味俱佳、荤素搭配合理的八大盘宴席,不仅是美食的享受,更是青海友爱地区独特文化的体现。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亲朋好友的祝福,以及对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创新。因为村上人多,所以每一吃席的时间大概两小时左右,一天下来差不多要四轮左右。
史发德家家里家外到处忙忙碌碌,人里人外,家里好久没这么热闹了,最高兴的就是史发德和刘红秀了,他们的脸上一直堆满了幸福的笑容。还有未出嫁的史成兰在厨房帮忙,六岁小弟弟史成凡似懂非懂,开心的很。
村里男女老幼,来自各方的亲戚都会去闹洞房,这是青海农村结婚很重要的一项习俗。闹洞房的主要形式就是“点烟”,洞房里这一天大多时间都是挤的满满的,新郎负责给每一位闹洞房的发烟,而新娘负责用火柴将烟点着。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有很多闹法,尤其一些重要的人,关系比较好的朋友等。
比如将烟头打湿故意不好点燃,嘴里里鼻子里塞很多支烟,必须要用一根火柴将所有的烟全部点燃才行,这种为难方式主要的目的还是娱乐和热闹。
旁晚时分,夜幕快要降临,这个时候“娘家人”们陆续坐着手扶拖拉机来到了史发德家,大家早就一切准备妥当,只等“娘家人”上炕入席。“值客”们使出浑身解数,给每一位“娘家人”敬酒,让“娘家人”们一定要吃好,喝好,最后还要休息好。
待“娘家人”们吃完席后还有个很重要的活动是“抬针线”,就是女方家给女婿准备的嫁妆,一般有整套的被子,枕头,衣服,鞋子等。也会有男方父母,弟弟和妹妹的衣服鞋垫等。“抬针线” 活动即将开始,新娘精心打扮,穿着传统的服饰,满脸羞涩与幸福地坐在一旁。
亲朋好友们围坐在一起,满心期待地等待着活动的开场。首先,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主持活动。长辈用洪亮的声音介绍着新娘带来的针线活和嫁妆,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新娘的心灵手巧和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
接着,新娘起身,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鞋垫、手帕、衣物等针线活一一展示。这些物品做工精细,色彩鲜艳,绣着各种美丽的图案,如花朵、蝴蝶、鸳鸯等,寓意着幸福美满、夫妻恩爱。新娘的手艺引得众人阵阵赞叹,大家纷纷夸奖新娘的贤惠能干。
在展示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环节。新娘将一些小礼物,绣着吉祥图案的荷包、手绢等,送给在场的亲朋好友,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而亲朋好友们也会回赠一些祝福和小礼物,场面温馨而感人。
随后,长辈会发表一些祝福的话语,对新人的未来生活寄予美好的期望。大家也纷纷送上自己的祝福,话语中充满了对新人的关爱和祝福。整个活动过程中,欢声笑语不断,气氛热烈而融洽。
“抬针线” 活动不仅是对新娘手艺的展示,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它体现了友爱农村人民对婚姻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新人的婚姻生活增添了一份浓浓的祝福和温暖。
婚礼第二天还有非常重要的活动,主角是史发德和刘红秀,一早就被家里人们看的紧紧的,想逃是逃不了了。他俩的脸上会被涂上锅底灰,脖子上会套上蒸馒头的草圈,戴上用纸做的尖尖的高帽子,斜穿上羊毛在外大衣,后背还会插上扬场用的插秧(一种农具),然后被牢牢的帮在凳子上。等着新郎新娘一早起来后敬酒,新郎拿酒壶,新娘端酒杯,酒杯里有红枣。
敬酒时新娘叫“爹”,“妈”“”请喝儿媳敬您的酒”,酒量好可以喝十二个,酒量一般喝两个,意思到了就可以。喝完酒史发德和刘红秀分别拿出早准备好的打红包,放到儿媳妇端的盘子里。
热闹完后所有亲戚家里人一起入席,所有在场的人都在恭喜和祝愿一对新人百年好合,白头到老!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快乐。到下午傍晚时分大部分亲戚都回去了,剩几个村上的家里人帮忙善后,比如归还借的桌椅板凳,清理物品,打扫卫生等等。
…………
史成平,你已结婚啦,从今往后你不再是一个人了,有人和你一起并肩作战,一起劳动,一起努力,你一定要善待你的妻子,用心爱护她,她会全心全意的和你一起努力,为这个家的明天,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