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专家讲座结束后,依旧是提问环节,一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众人纷纷报以掌声。主持人问起伊人工作单位,答曰:XX学校(省内数一数二的名校)。主持人莞尔一笑,说到:难怪!
小涂涂妈因为别人一声“难怪”感慨万千,我也跟着浮想联翩:位置真的很重要。
虽然人人都喊着地域公平,机会平等,不要歧视,不要刻板印象,但大家内心的微妙早已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中根深蒂固了。
每次和朋友去外地旅行,别人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回答:江苏。对方听后,通常都会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如果再追问是哪个城市,我们回答:南京。那么,下一秒,在许多地方,对方甚至会对我们“刮目相看”呢。
说不清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可能是我们的心理作用吧。
许多人在听到“江苏”和“南京”的一瞬间,神态、语气、动作会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帝都、魔都似乎收起了打量的目光,杭州有时会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中原地区则误以为看见我们就等于看见了江南......
从年少时就很喜欢《傲慢与偏见》,书和电影都看了很多遍,最初觉得自己看懂了,这不就是一场关于爱情的傲慢与偏见嘛!
越长大越发现,傲慢和偏见似乎存在于任何人对任何事物的判断上。
比如,饮食有偏见。早在先秦时代,《左传》里就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想批评身居高位的人目光短浅,直说便是,何必拿“吃肉的人”开涮。
后来还有无数俗语,好像都很瞧不起肉: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宁可食无肉,不可饮无茶。真想问问古人:肉,得罪你了吗?饮食清淡的人就一定高尚吗?就可以嘲笑吃肉的人吗?
地域、职业、审美、购物、阅读、饮食......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偏见,而傲慢更是无处不在,人人都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最优解。
说到这里,应该立个flag:再也不嘲笑我的女朋友喜欢吃大块的蒸红薯,毕竟,好多鱼也不是什么高端零食。
我们常用“高端”与否来衡量食物,“高端”通常意味着昂贵、稀少,那么,昂贵且稀少的东西一定优于平价且寻常的东西吗?是谁在界定价格,并向我们传递这样的观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