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绝大多数学者都把爱克曼的这本书看作是对歌德谈话的客观的、忠实的记录,是一份绝对可靠的第一手文献。其实,这种说法是违背爱克曼的初衷的。
爱克曼在第一、第二部分的前言中指出,“歌德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的人显现出来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就我而言,我也只能谦逊地说这是我的歌德。”爱克曼知道,他记载的那些情景和谈话都带有他自己的主观成分,书中的歌德只是他所看到的、他所认识到的以及他所能表现出来的歌德。尽管他力求真实,但他的最终目的不是客观地转述歌德的谈话内容,而是要为歌德树立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