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射日是我国古代传统神话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平时每天一个太阳值班,直到有一天,十个太阳贪玩也好、好奇也罢,总之是十日同时出现在空中,大地上的人们难耐高温。后羿力大无比,弯弓搭箭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人们居住。
这个故事主要源自《山海经》。然,这本书版本不一,有古本中记载“大羿射日”的故事,大致讲的是东方部落首领大羿,帮助当时的天下共主帝俊平定了叛乱。
关于这两则迥然不同的传说,究竟真相是怎样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轶。从现有石料记载的蛛丝马迹中抽丝剥茧,寻出一些端倪,找出答案和证据来证明这些猜想。
后羿射日的核心问题有两个:大羿与后羿究到底是不是一个人;究竟什么是射日?
一、大羿与后羿
可以肯定的是,在历史长河中叫羿这个名字的人不止两个,更为重要的是大羿与后羿不是一个人,理由如下:
(一)生活年代不同。据《山海经·海内经》(古本)记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缯,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既是帝俊之臣,应该生活在帝尧舜禹之前,那么这里的羿,应该是大羿。后羿更多的是指夏朝有穷氏族首领。
(二)称呼不同。在帝尧舜禹时代,能被称呼为帝者,当属部落联盟长,譬如帝挚、帝尧,当然在《山海经》当中,就连帝尧的儿子丹朱(被帝舜放逐)都被称为帝丹朱,这也值得关注。大羿则是以大为前缀者,多是指某些方面比较杰出者,或者是以羿为大。而后羿这个称呼呢?“后”是什么意思,从帝“禹传子、家天下”之后,启开始被称呼为后启,这里的后指称君主之意,其意义等同于后世之“王”、“皇帝”、“天王”,后还多少保留了点母系氏族的味道。后羿,说明这个羿曾经一度取得过政权。事实上,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朝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等历史事件来看,传说这个有穷氏首领羿趁着夏后启之子太康无道,遂造反,趁机取得了夏王朝的政权,而其弟子寒浞也是以同样的办法不仅取得了政权,还有后羿的一切,直到少康兴起、有夏复兴。这里的少康即后来被奉为酒神的杜康。
到此为止,我们得出:大羿和后羿不是一个人,但有可能是同一部落不同年代的人,且大羿在后羿之前。
二、关于射日的真相
(一)汉字“日”字含义探轶。在这里,我们要搞清楚“日”这个汉字的解释,汉字意思很多,主要选取其中三种:一是甲骨文和小篆字形,据《说文》记载,“日者,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二是指一昼夜,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是指时节、光阴,如好日子。还有很多其他意思,邻国以此为名,多产著名影片。
(二)关于射日相关的传说。我们再看《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到这里,就产生了几个问题,如下:第一、帝俊是谁?第二、羲和是谁?第三、羲和怎么生日?第四、羲和怎么浴日?
首先,关于帝俊,传说不一,且相当神秘。其一,肯定是一位部落联盟首领,因为以帝为称号;其二,帝俊的主要活动年代在帝尧舜之前;其三,帝俊在典籍中多以“天帝”出现,这里的天帝究竟是神还是人,天帝在殷商时代是最高神,其神格与人格合一,君主被普遍认为是天子。那么如果说帝俊是天帝,那么人间应该是帝尧时代;在我看来,帝俊应该是一位君主,其活动年代介于帝高阳与帝尧之间,且很有可能就是帝高阳或者帝喾(帝高辛)。而进一步考据推断,帝俊就是帝高阳颛顼氏。这个想法源自一部名为《颛顼历》的历法。结合颛顼历,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帝俊与妻子羲和创立阳历,十大天干;与另一位妻子常羲创立阴历十二地支;这与颛顼时期创立《颛顼历》是相符合的。
基本可以回答上述四个问题:1.帝俊就是帝高阳颛顼;2.羲和是帝俊的妻子;3.羲和生日就是创立十大天干阳历;4.羲和浴日就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历法。同样的还有关于常羲生月与浴月(《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记载:“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这与射日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射日的猜想很多,不外乎2个:一是羿正面说。无论是大羿还是后羿射掉了九个太阳,倘若天空当中出现十个太阳,现代科学也从不同侧面给与解释了,譬如光折射效果等;又或者镇压了九个以太阳为图腾的部落,图腾崇拜并不稀奇;这大抵可以归为一类,共同点是为了大多数人利益。二是羿负面说。即帝俊家族创立新历法(天干地支),那么所谓射日,实际就是反对新历法,这是违反历史正向进步的,因而不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故而以负面事件被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