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到他:依据你的习惯寻找“一个替代内在小孩”,例如你想象中的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你儿时的照片或你与某人的合影、你内在小孩的自画像、镜子中的自己,或你的重要物品、宠物、植物。你要随时能够见到他,不可以是你的孩子或现实中的他人。提倡前4种。
(2)练习条件:当你感到悲伤、无助、愤怒的时候,当你与他人发生冲突之后,当你陷入某种情绪的时候,当你一个人安静的时候,都可以先冥想一会儿或者专注于当下,随后再开始下面的环节。
(3)倾听他:模拟内在小孩在对你说话,说什么都行,你只是专注地听,若实在无法说出来则可以心中默念。
(4)安抚他:想象他的样子,你变成了他,然后像婴儿一样躺下,或者半躺,或者坐着站着都行,然后拥抱自己,拍一拍自己,轻轻摇晃一下自己,抚摸自己的肩膀或脸颊、头发,感受和他在一起的温度、气息等。
(5)允许他:呼唤他的乳名或名字,轻轻告诉他——“这一切,无论什么,都不是你的错”“你可以哭泣,也可以停下来什么都不做”等类似的话,若实在无法说出来则可以心中默念。
(6)支持他:呼唤他的乳名或名字,想象你有能力给他最需要的,想象处在某个情境下,并告诉他类似这样的话——“别怕,有我呢”“我会保护你”“我会永远站在你这一边,任何时候”“我就是你的背后之人”“你真的不应该被那样对待”等。若实在无法说出来则可以心中默念。
注意事项
(1)以上环节的任何感受,随时写下来、说出来、分享出来都可以,没有时间限定。
(2)注意别让任何批判性思维阻止你。(包括这没用、这没意义、这很傻、我不行、我做不到、我没时间、我没这样的机会等)
(3)以上“倾听他、安抚他、允许他、支持他”可以交替进行,没有先后次序,唯一的依据就是那一刻你的感受。
(4)出现强烈阻挠和不情愿时,可以做几个深呼吸,喝点水,暂停一会儿,或者停一次。
(5)多鼓励自己,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你不是孤单一人在做这个练习,而是有很多同频的小伙伴一起进行,相互陪伴。
(6)内在小孩的替代者,可以与母亲角色互换。
(7)如果暂时无法通过想象、感受的方式连接到内在小孩,也可采用更具象的辅助方式,如书写、自由绘画,实现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