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文时,如果缺乏相关的素材或者是想写得新颖深刻,可以发散思维。今天秋水老师就分享给大家两招。第一可以防止思路卡壳,第二可以写得 。话不多说,上干货。
第一招,叙述者可以灵活多变,不必拘泥于作者
1、第一人称的“我”可以不是作者
很多人误以为记叙文的叙事者一定是作者,其实不一定。像鲁迅写作《一件小事》,其叙述者不是鲁迅。
中考满分作文《最懂我的那个人》叙述者是地坛,以地坛的视角写史铁生与地坛的交往经历。
现在把这篇文章摘录如下,希望能给大家以灵感。本文为河南卷满分作文,题目为命题作文“最懂我的那个人”
在那样一个下午,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越来越大,越来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残疾的青年在宁静的园中现出了自己的身影。他摇着轮椅进入园中,我的内心忽然一颤,仿佛是一种宿命,我知道,一个最懂我的人出现在了我的生命中。
慢慢我知道他叫史铁生,因为残疾,他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我伴他在树下徘徊,看一些孩童在温暖的阳光下嬉戏。我对他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与福祉,他仿佛是听到了,四肢猛地一震,在园中扶椅徘徊,不时沉静地思索。在一片朦胧的夜色中,他思索着归去。
泰戈尔的《金色花》是关于母爱的散文,可叙述视角是我变成的金色花,老舍的小说《我是猫》,作为叙述者的“我”是一只猫。
所以同学们可以驰骋想象,第一人称的“我”并不一定是作者,“我”可以是花草虫鱼,也可以是各色人物,总之天下之大,无所不可成为“我”。
2、用第三人称,打破时空的限制
天津中考曾考过一篇半命题作文“一段 的旅程”。有个同学写了《一段回家的旅程》,故事的叙述者为一个古代的游子。游子思乡,这是多么熟悉的素材,在语文课本中反反复复地出现。所以只要扩写一下,是不是就成佳作。为了让大家有更形象的感受,我把作文摘录如下。
他是一方游子,过着旁人眼中闲云野鹤的生活,却无人知晓困锁的乡情,那老村的腔调,是属于他的忧伤,唇角的那丝苦笑越来越勉强,心中却犹存老村的一花一树、一屋一影,忘不掉的是心中放不下的片段。“回去看看吧。”他对自己说,怀存着难掩的激动。
……
只是再也没有了巷陌人生。
只是再也没有了凝碧竹海。
只是再也没有了云烟过往。
只是再也没有了记忆中,被馨香蕴存的老村。
第一人称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好地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更有代入感;便于抒发情感,可是第一人称却很受时空的限制。在考场作文中,如果从我的经历中,寻不到相关经历的时候,可以运用第三人称,来突破时空的限制。
第二招,利用托物言志大显身手
1、托物言志的散文比较好写
托物言志指借用某物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中考满分作文中,托物言志的散文占很大的比例。例如借助暴风雨中的小虫,拔节而上的竹子来说坚强,描写小狗、小龟来说放慢生活节奏之美;用栏杆的逝去来表达童年及乡愁逝去之怨……
中考满分作文中,之所以出现那么多托物言志的散文,可以看出托物言志的散文比较好写。
其实确实是这样,大自然万事万物,总会给我们以启示,只要我们留心观察,雨中小鸟,地上的蚂蚁,即使是一根歪脖树,都能给我们以启示。
托物言志的散文之所以好写,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化往往喜欢寄情于物。例如月亮在国外只是一个客观的星球,冷冰冰,而在中国文化中则被寄予了很多情思。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兰花寓意高洁淡雅,向日葵寓意乐观,蝉寓意于收敛锋芒,不断历练,中将立于枝头,梅花寓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作文中,只要将这些物(动物、植物、静物)的特征写出来,最后主旨就水到渠成出来了。
来看一下《白杨礼赞》的结尾,是不是主旨就水到渠成了。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如何写出托物言志的散文
托物言志散文是比较容易得高分的,也是比较好写的,但是需要提前的准备。准备些什么呢?
第一要要多积累有美好象征意义的物。例如荷花、梅花、竹子等等,相关的文章很多。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小蚂蚁能运走比身体大数十倍的饼干,柔软的蚯蚓能在坚硬的泥土中钻来钻去,倒垂枝条的柳树,翱翔天际的雄鹰,这些无不给人以启迪。
第三如果在有所发现后,能写一写,就再好不过了,这样可以让文章层次丰富一些。
最后推荐大家阅读下丰子恺的《杨柳》,这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水平很高,其层次比大多数托物言志散文都丰富,大家可以多研究琢磨。
托物言志散文可以形成无限的素材,也很容易得高分,希望得到大家的重视。
总结
初中生,阅历还浅,很容易出现叙述素材雷同的情况。我翻开了近五年的中考满分作文,仅仅买东西没带钱,就出现了三次。不仅容易素材雷同,还容易出现找不到合适素材的情况,通过今天分享的办法,不仅可以绕开这些问题,也可以使得文章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