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中的每一刻,我们发生的行为和动作都要有一定的目的和意图,要不然以后回忆起来就毫无印象,毫无意义。
带着这样清醒的感知去察觉,可以帮助我们以更加靠近预期的速度去接近我们的目的,方式有时候不那么重要,结果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会根据有没有积极结果来判定生活充不充实,有没有意义,值不值得。
话说过去有一个牧师,对上帝十分虔诚,一生都在努力传教,这一天他坐上了一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开车十分野蛮——超速,闯红灯、逆行,吓得牧师一路祈祷。不过,牧师的祈祷好像没有起到作用,最后司机因为和火车抢道,车毁人亡,牧师和司机都去见了上帝。
到了天堂,使者圣彼得指着一座巨大的豪宅和司机讲,这是你的房子;接着职责一个又小又破的房子对牧师说,这是你的。
牧师非常委屈地对着圣彼得讲:“圣彼得啊,这不公平啊,我一辈子规规矩矩地侍奉上帝,努力传教,你就这么对待我,这个司机一路就没守过规矩,闯了无数的祸,最后把我们带到了这,你却给他这么好的房子。”
圣彼得讲:“虽然你一辈子都在传教,可是每次你在教堂宣讲时,听众们都在睡觉,而坐他车的人总是在祈祷。”
故事里的牧师就是那种"有苦劳而没有功劳"的人,人们不会为认可他的劳动,更别提为他的付出买单,他自己也应该为碌碌无为的时光而感到羞愧。何况,他还浪费了其他人的宝贵时光。
社会里就有这样一套规则:奖励有价值,忽略无价值;推崇成功和创造,漠视平庸与消亡。顺应这个规律才能存在。
以前经济学领域讨论很激烈话题"人到是理性的还是不理性的?"
正方:人是理性的,人们会想各种方法花更少的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人很理性和聪明
反方:人是不理性的,人们常常会买很多自己不需要的商品,浪费资源,同时又陷入自责。
阿尔钦: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条件,和理性不理性无关。例如一棵树面向阳光的一面,树叶长的就比较茂盛,背对阳光的一面树叶就相对稀松。这和树叶理不理性无关。
效率才是最大的公平,事实结果并不会因人的意志而转移,一件事情发生了,一种现象存在着,背后都有各自的发生条件。
现在,我们很想达成某种目的,首先要反省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是朝着正确的方向,接下来就是看自己的积累有没有到一定的量,量达到了,目的就达成了。
这和你花了多少时间,意愿有多多么强烈无关,你有多么需要它没一点关系。
给你出个思考题
一对夫妻五周年快要到了,丈夫为了增进并巩固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早早地在在餐厅定好了烛光晚餐,约好了妻子,静静地等着妻子的到来?。后来,过了约定的时间50分钟,丈夫内心十分地疑惑,掏出了手机打了个电话给妻子,说:
A你那边堵车了么,是不是出了什么别的事,要不要我过去帮忙?
B你永远都是这么没有时间观念,不重视我的存在,不吃了!
PS:"你老是……","你永远……",都是语言暴力的常用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