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是我们小时候听的最多的道德故事,另一个能媲美的估计就是《龟兔赛跑》了。说“孔融四岁时候分梨,把小个的留给自己,把大的让给兄弟们”。这个从小教育我们要谦恭礼让的故事,到了现在成了批判中国传统教育压制儿童天性的例证。甚至西方人人做了实验,证明孩子都想选大的,只是为了得到大人表扬所以压制了天性,如果我们鼓励这种行为(尤其是在中国),结果就是孩子学会撒谎,欺人骗己,失去真实的天性......但我们回到故事的出处,《后汉书》或者《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故事其实说的是长幼有序,和礼貌谦让不是一回事。
孔融为什么要让梨,让与不让有什么区别?我想我们应该回到那个“让梨”思想开始传播的年代再去看这个问题。孔融是1800多年前的东汉末年人,他让梨的“长幼有序”的观念可以追述到3000年前的西周礼制。那时候我们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我把人类的历史分成五个阶段:朝不保夕期;努力部分温饱期,努力全体温饱期,部分努力全体温饱期,和自由生存期。西周时代虽然已经是成熟的农耕文明,但是离全体温饱还有漫长的距离,事实上人类彻底解决整体性温饱问题是上世纪后半叶的事情了。西周时期人类物质是很匮乏的,用头牛祭祀的太牢是最高规格,而奴隶从不计算在内,是因为牛比人能干活。周天子道贺诸侯也就是一块胙肉,梨这种水果,作为非生活必需品是奢侈的享受了。
那时候正是人类由动物性逐渐向人性转化的时期。而动物生存的资源分配一直是偏向于年长个体的,这种实例到处都是。生存充满艰辛,长大一点风险就小分,遇到灾难,让大的存活赶紧成熟再繁衍,小的可以牺牲,族群才能繁盛,这是动物的基本逻辑。人类底层生存代码也是这样,历史上的大饥荒易子而食,怎么没见交换大人吃呢?很残酷,但生存道理就是这样。而作为小个体想要生存,就要依靠成年的长者,靠他们保护照顾。这是长幼有序伦理制度的内在生物机理。在人类群体中,你说是谦恭有礼的幼体更容易被保护,还是抢吃抢喝的被喜欢?以一时的缺嘴,换长久平安,孔融让出去的是梨,得到的是成年群体的认同和优先保护权。他是压抑了多吃一口的天性,但满足的是生存的最高天性。
而刚才说的那个西方实验,孩子就算是为了获得成人的认可而压制了吃大水果的需求,也不能说就是摧残天性,更不能借此批判孔融。首先,这些儿童是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做选择,他们做出选择的环境就和孔融不一样。而且,即使是现在,获得成年人的认可表扬得到的好处也远大于多吃一口,做出这种选择是符合人类社会形成的内在机制的,要知道我们人类从来都是群体性动物。再者,人类群体的领袖都不是随意多吃多占的那种人,这些人是不也多来自小时候”压抑“了自己的那群呢(这需要长期的实验考证)? 其实不光是中国存在长幼有序和嫡长子继承制,西方也一直是,甚至执行的比中国还要彻底。喜欢《权利的游戏》的朋友可以看得到西方对血统和长子的重视程度。他们又有多少”孔融让梨“的故事呢?
我说这么多,肯定会有人说我这是给旧制度翻案的歪理邪说了。没关系,这都不重要,因为下面的话才是文章的重点。不在于我说的是不是正确,而要看我是不是用了正确的科学方法去论证我的观点。什么是科学的论证:发现疑问,提出假说,解释问题,寻找实证,期待推翻。在文中我提出了对”孔融让梨“的疑问,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去解释,并有实证去证明。我认为可以解释的通,但并没有说这是不破的真理,仍然以开放的角度去欢迎讨论和反驳。大到面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小到对历史故事疑问和我们自然科学现象,我们都应该用这种科学的态度去看待,这也是人类从科学革命以来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我的孩子们,你们学到过这些吗,有人教过你们这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