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的庄稼由绿变黄,从有到无。
时光飞快地流逝,转眼间,我在黄楼支教的一个学期即将飘过,那些美好的,酸涩的情景一幕幕在脑海中深刻。
印象最深之一的要数那节公开课。其实从教二十年来,我上过两次市优质课,两次市公开课,十余次县公开课,无数次的校级优质课公开课。对于我来说上节课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黄楼开课还是有点紧张的,也许是初来乍到的缘故吧。
黄楼初中语文老师总共七个人,轮到我的时候大部分都上过了,她们的阅读课上的很精彩,自己感觉没法再出新意,我选择了作文教学《写人要抓住特点》。
那节公开课大有都德《最后一课》的感觉,可能大家都是看看我这个远来的和尚是如何念经的,语文组的成员一个都不少,学校的李校长,教务处的侯主任,李主任,我们办公室的英语鲍老师,生物周老师,体育陈老师都来了,他们齐刷刷地坐在教室后排,气氛有点紧张了。
上课开始,我先用一则古代的告示引导孩子们写人要抓住特点,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一下子被激起来了。接着用现代版的寻人启事提出外貌描写的要求:抓住特点,描写重点,突出个性。他们聚精会神的样子让我感觉,他们被带进来了。然后通过火眼金睛的探究活动,进一步深化善于把描写的笔触停放在某一点上精雕细琢,才能塑造出鲜活生动的形象。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连平时不怎么说话,也从不交作业的吕同学也站起来回答问题了。画龙点睛部分,明确要极简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最后实战演练是小组合作,为当代画家罗中立1980年创作的大幅画布油画《父亲》进行外貌描写。孩子们表现不错,课后评课的老师感慨地说:看起来他们还是能学会一点东西的,我感觉这是对这节课最高最好的评价。
公开课早就结束了,而我还在品尝那堂课带给我的欢乐和思考。之后,我和秋娟妹妹也在慢慢尝试着一点点引导孩子们更多的关注作文,引导他们一个个的微知识点写作。农村的孩子,被我们戏谑为“三无产品”,无积累,无素材,无技巧,课外阅读量太少,家长关注度不高,阅读写作举步维艰。我们在慢慢摸索中学习,孩子们也在慢慢成长,阅读写作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但我们心有立塔的夙愿,日有拾瓦的信念,每天进步一点点。
说实话,从我踏进黄楼初中的那一刻起,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流水兵,而是以主人翁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
刚开始的那段日子是新鲜的,后来的好多时间就成了煎熬,尤其是最近天气阴冷的时候,每天穿梭在路上,有几天外面散不去的雾霾,让人几乎失去了坚持的勇气。
不管怎样,这段旅程终将会给我的教育生命留下一段鲜活而难忘的经历。接下来的支教生活中,我将不断地鼓励自己,继续我的努力,继续我的坚持,继续我的付出。
生活的感动和收获,岂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又岂是纸笔能够表达的?期待在这儿的一切都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让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