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评判一件事情或者一件事物,基本上是以对自己有没有用来进行评判,那么到底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呢?
这是一个很直接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但天底下很多事情,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子。
如果你只是从自我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那么你得到的答案是不够全面,甚至是错误的答案。
早在两千年前,庄子就用两棵树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材之木,自有成材之路;无用之人,亦有致用之途。
第一个故事:不材之木,也可成材。
庄子的《逍遥游》中,记载了一棵樗树的故事。
惠子曾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樗树,它的树干木瘤盘结,不合于绳墨;它的枝干弯曲波折,不合于规矩。
虽然生在道路边上,但木匠经过也都是视而不见,因为树虽大却是不材之木,毫无价值。”
庄子笑着说:“对于一棵树来说,木匠看不看得上它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何不把它种在广漠无边的旷野中,你可以悠闲地在树下徘徊,逍遥地在树下躺卧,又有什么不好呢?”
有的树木生来弯曲,虽不能用,但却也不妨碍它的自由生长,为人们遮阳挡雨。
如李白在诗中所云:“天生我材必有用。”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准人生的定位,才能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材,活出生命的意义。
如果你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生活四处碰壁,可能是将自己放错了位置。
认清了自己位置,而后努力,不材之木,亦可成材。
第二个故事:无用之用,可成大用。
庄子在《人间世》中,记载了另一棵栎树的故事。
有位木匠和徒弟在路过齐国曲辕时,看见一棵巨大的栎树,它的树荫大到可以遮蔽数千头牛。
周围观赏的人众多,他的徒弟也十分好奇,木匠却目不斜视,一直往前走。
徒弟却看了个够,之后好奇问道:“这么好的木材,为什么师傅连看一眼的兴致都没有呢?”
木匠答道:“这是一棵无用的树。做船容易沉没,做棺材容易腐,做器皿容易烂,做柱梁容易被虫蛀。”
而恰恰是这棵大树的“百无一用”,让它免遭砍伐之祸,得以保全自身,世人还将它视作神树,供养瞻拜,终成大用。
所以庄子又在《逍遥游》中说:“有用者,其用无尽;无用之用,其用无用,故能成为大用。”
意思是说,有用和无用都是相对的,此时的无用或许会在时过境迁后,对你的生活或生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当我们功利地拒绝了那些“无用”之事,也就与藏于其中的“大用”失之交臂。
很多时候,正是那些无用的事情,滋养着我们内心的广博,默默地改变我们人生之河的流向。
生活切忌急躁功利,大到人生追求,小到日常琐碎,多给自己一些无用的时间,虽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回报,但却蕴含着厚积薄发的力量。请记住:世上没有“无用”,无此用而有彼用,无小用而有大用。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多角度思考,在投资也要多角度去思考,最重要的是,要脱离自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样你才能可能真正得到真相,你才能真正看到看不见的东西,得到比较全面正确的认知。
这样做至少不会让你,在一条错误的路上走的太久。人生很多悲剧,其实是都是在一个错误的路上走的太久,但自己却浑然不知。那么最后把宝贵的生命给浪费掉了,也把机会给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