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金字塔原理》第2章《金字塔内部的结构》。如第一章所述,条理清晰的文章,各个表达思想都具有明确逻辑关系,组成整体上的金字塔结构。
这样的文章总是自金字塔顶端开始,自上而下的沿着各个分支将作者思想一层层呈现给读者。由于金字塔结构规则非常明确,如果开始之前就能够清楚的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就容易将自己表达思想组织成规范金字塔。但是大多数我们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可能对想法都是很模糊的,根本不知道从何下笔,这时候就不得不用词汇和句子将思想呈现出来。可能很难准确的把握自己思想,甚至连自己已经够好第一个思想写出来可能都不是很准确。
因此不要幻想坐下就将思想组成金字塔。要学会梳理自己要表达的思想。下面将详细讲三种逻辑关系
一、纵向关系
有些很明显的事实可能也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被人们认识。一个典型例子就是阅读过程。一般的文章都是一维的,一个句子接着一个句子,在纸面上呈现出纵向向下结构,但这种纵向却掩盖了一个事实,即思想是位于不同的抽象层次的。
大主题下任何思想的同时与文章中其他思想发生纵向及横向联系。纵向连线能够很好的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过纵向联系可以引导一种疑问/问答式的对话,从而使读者带着极大兴趣了解思路进展。为什么可以肯定读者会感兴趣?因为这种纵向联系会迫使读者按照你的思路产生符合逻辑的反应。你放在金字塔,每个方框都有,就是一个思想,思想可以定义为向受众发出新信息并引发受众疑问的语句。
为了向受众传递新信息而做的表述,必然会使对方就其逻辑产生疑问,比如说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这样?为什么你这样说?作为文章的读者,应该在。该表述的下一个层次上,纵横向的回答读者的问题。你将不断的按照引起读者疑问并回答疑问的方式继续写作,直到你认为读者不会再对你的心表述产生任何疑问为止。这样子做就可以离开金字塔结构第一个分支,返回关键句,继续回答有金字塔最顶端放宽的思想引发的初始疑问。
因此,要想吸引读者全部注力,就必须在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之前避免读者的疑问,也必须在引起读者疑问之前并没先给出对该答案给你的答案。例如,只要你发现某篇文章,在提出观点之前,先写出题为我们假设三点,你就可以肯定作者根本没有给读者提出疑问的机会,就先给了对疑问的答案,这样你在作者、读者对话的相应阶段就不得不重复传递以上信息。金字塔结构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使只在读者需要时候才提供相应的信息。
比如说切斯特顿说,猪就应当被当做宠物来养。读者会问,为什么会这样说?切斯特顿说,有两个原因,首先猪很漂亮,其次猪可以培育出很多品种。
读者会问为什么猪很漂亮?切斯特顿说,猪很漂亮,因为猪很肥,而且具有典型的英国特征。读者问,肥胖有什么漂亮的?切斯特顿说,肥胖能够使他人显得苗条,也能够使肥胖者更谦虚,因为有人比他还胖。读者问,为什么具有典型的英国特征就漂亮呢,他说,猪与大地是相互连接,这种连接说明权利和仁慈并非不能共存。这种态度很符合英国特点的,也非常美好,所以成为英国的国家特征。
你可能会对这种观点持不同意见,但是能够清楚的了解确实是段这样表示的原因。这种表述之所以很清晰,是因为他思想的组织意识紧密的扣在。回答着回答与主题引发的读者的疑问,最后一部分关于猪的品种的论述也是同样可以清楚的被读者知道。
二、横向关系
当考虑在下一阶构层次上如何表述时,必须保证你的表述回答在其上一个层次的表述引起的疑问,同时还必须保证表述符合逻辑。就是说表示要具有明确的归纳和演绎关系,但不可能同时具有及归纳关系又演绎关系,演绎和归纳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
演绎是有几个承前启后的论述组成,第一个思想是对当今世界上某种现象的表述,第二个思想是对该句的主语和谓语所做表述。第三个思想则是说明以上两种表述同时在世界上存在时,就是隐含含义。
如
所有人都会死,
苏格拉底是一个人,
因此苏格拉底会死。
归纳性思想组合中的思想互相关联,是可以用一个名词表示组中所有的思想,如支持原因、反对原因、步骤问题的归纳性表述。
形式是
法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德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俄国坦克抵达波兰边境。
为了提高一个抽象层次,你需要识别以上句子共同点,推论可能是“波兰将受到坦克入侵”。
如果你选择是演绎法,回答某个思想引起疑问,就必须进行三段论述的论述。其其中第二个思想对第一个思想主语和谓语。就是比说第三个思想,就是从以上两个思想当中推出的结论,你可以选择以归纳法回答。一些疑问就必须保证该组思想在国际上具有共同性,而且可以用同一个名词表示。
三、序言的结构
我们已经了解到,金字塔结构可以使你与读者进行不断进行疑问/问答式对话。但是,除非你发出疑问/回答是对话的话与读者有相关性,否则这种疑问回答对话也很难吸引读者的注意。保证出现相关性的唯一办法,就是使这个句子直接回答你所发现的读者脑袋里存在的一些疑问。
虽然写作的目的是告诉别人他们所不知道信息,但读者只有在了解了需要了解问题单子才会去找单。如果读者没有这个需要,就不会提出任何疑问,反之亦然。
因此,为了保证你的文章能够吸引读者,这就必须是文章回答读者头脑中有的问题,或者能回答读者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短暂思考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文章的序言可以通过追溯问题的起源和发展来确定这个问题。
文章问题的起源和发展必然以叙事叙述的形方式出现序开头,应该向读者说明“背景”。背景的时间地点,但是背景的人当发生了某件事情,可称为“冲突”,使读者提出你文章将要回答的疑问。
这种典型的讲故事呈现——背景、冲突、疑问、回答,能够使以确保在引导读者了解你的思维过程中,和你和读者是站在同一个位置上。这种形式才能保证你将思想重点应放在文章最前面,也就是判断你是否以最直接方式传递正确的信息方法。
总之,序言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读者,你已经了解或将要了解你正在讨论主题的一些信息,从而使读者想起他本人的疑问,这也是本篇文章将要回答的问题。
叙述式的序言说明了发生“冲突”的“背景”以及“冲突”引发的“疑问”,而这个“疑问”就是你的文章将“回答”的。一旦你提出对该“疑问”的“回答”就会使读者产生新的疑问,于是你就要在文章结构的下一个层次上回答这些新的疑问。
这三种子结构(几纵向疑问/回答对话、横向的演绎或归纳推理、讲故事的序言)能够帮助你找到构建金字塔所需要思想。
了解纵向关系你就可以确定确定某个层次上的思想组必须表达哪些信息(即必须回答针对上一层次的思想读者所提出的新疑问)。了解横向关系,就可以判断你组织在一起的思想是否用符合逻辑的方式表达了信息(即是否是正确的归纳或者演绎论述)。更重要的是,了解读者最早提出的疑问,将确保你组织和呈现的思想与读者有关联(即文章中的思想有助于回答读者的初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