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豪,男,四学生,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医生。他们很困惑孩子学习为什么这么困难,作业拖拉,字迹潦草,而且不听话。母亲说,孩子小的时候非常聪明,什么都是一学就会。小学三年级以前成绩都很好,四年级以后,成绩开始下滑。她非常着急,为了教育好孩子,她除了工作,就是关注各类育儿知识,对于微信上的亲子教育文章每篇必读,可是那些专家的招数用在孩子身上开始还有些效果,现在每当她一张嘴,孩子就会一撇嘴,一脸的不屑。哄过,劝过,骂过,打过,什么招数都用过了,统统没用,令她感到万念俱灰,了无生趣。
看到母亲这个状态,做为母亲,非常理解也非常同情她;做为职业训练导师,也非常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看着被家长押着极其不愿意的孩子,努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孩子聪明,爱读书,知识面很广,我就一点一点靠近他,每天肯定他表现好的那一面,很快被孩子当成同盟军,开始了对妈妈的控诉。孩子说妈妈是贪心不足,考试成绩好了还想好,老师的作业做完了还有作业;一点问题被妈妈抓住了就能揪着不放,唠叨半天,甚至能告到老师那里去;妈妈嘴巴刻薄,张口就骂,抬手就打……妈妈简直就是“魔鬼”!
听着孩子的控诉,我的心拔凉拔凉的。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的事情。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尤其在当今物质丰富、人们不缺吃少穿的时代,所以的母亲都尽己所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学习保障。然而事与愿违,越来越多的孩子呈现出会吃会喝会玩,一提学习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无精打采。家长辛苦工作,收入的相当一部分送给了补课老师,而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每换一个老师,头两天学习还有起色,很快就恢复常态,甚至越学越差,产生厌学情绪。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嘉豪和母亲现状?这样的现状持续下去,对于孩子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笔者尝试分析一二。
一、贪婪之心和担心恐惧,是造成孩子学习拖拉的根本原因
**
嘉豪牙牙学语就会被唐诗,上学前识字可以阅读简单的故事画册,走到哪里都是赞扬声一片,给了母亲很大的期望和奢望。像所有的母亲一样,她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有天赋的,应该成为最优秀的孩子。嘉豪小学初年级,学习成绩一路领先,母亲很是骄傲,经常给嘉豪买练习册,希望孩子更好。嘉豪为了躲避“妈妈作业”开始拖拉,一边写,一边玩;母亲看着就写,母亲不看着就玩,每天的作业都要写到半夜,有时竟连正常的作业也做不完,成绩也一落千丈,从前几名落到最后几名。母亲开始担心,如此下去,以后怎么办?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母亲人生的希望之一,但过于贪婪就埋下了很多后患。小学阶段孩子学习的目的不是成绩,而是通过学校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循序渐进打好知识渐进的基础,培养孩子勤勉勤奋、认真负责的品质。这种勤勉勤奋、认真负责的品质,是孩子漫长人生独自行走的基石。
像嘉豪这样的孩子,智商比较高,父母的担心恐惧都是多余的。学校教育的知识排列,是以同年龄孩子的中等智商为标准的,照顾大多数孩子学得会、学得明白,只要家长能放下“第一名”的期望,把学习成长的权利交给孩子,孩子会为自己的生命负责的。假如一味地给孩子布置“妈妈作业”,当“妈妈作业”超出学习能力的范围后,孩子就会感受过重的心理压力,达到一定极限时,孩子处于自我保护的防御心理,先是消极抵抗磨洋工,最终导致孩子厌学。
二、母亲急躁的情绪和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是孩子抵触情绪的根本原因
**
面对孩子的拖拉磨叽,嘉豪的母亲采取最多的是语言伤害,讽刺挖苦咒骂,甚至暴打。某次,因为背书,十来个单词嘉豪背了个把小时还是默写错误,母亲忍无可忍劈头盖脸打的时候,忍无可忍的嘉豪一把将她推到在地,摔伤了尾骨,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从此母子俩成了猫和老鼠,相互抵触,相互堤防。母亲是伤了心,她不明白,自己生养的孩子,怎么成了狼崽子;嘉豪则是羞愧交加,对母亲又怕又恨,又有些窃窃自喜(因为母亲打不动他了),学习上越发不能控制自己,写作业时不是在抽屉里面放本书,就是偷偷地玩手机,而且练就了耳听八方的本领,时刻关注门的动静,堤防母亲突如其来的搂头一掌。老师的反映,嘉豪伶牙俐齿,经常对班里的同学冷嘲热讽,有些同学很不大愿意与他交往。
孩子是父母生养的,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生命更多地属于他自己,没有人可以掌控他的思想、言行,让他按照自己期望的那样成长。孩子就是父母生命的镜子,孩子的问题折射出父母生命的缺陷和不足。当亲子关系紧张,父母关注的不应该是孩子,而是反观自己,自己什么地方需要修正,需要完善。
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的事情。母亲与孩子先天一体的,心心相印,趣味相投,母亲怎么做人做事,孩子就怎么做人做事,其品行修养从孕育那天起就开始一点一滴渗入和影响着孩子。母亲稳定的情绪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当孩子离开家庭后,稳定的情绪,是一张随身携带的名片,一个终身相伴的贵人,一张走遍天下皆朋友的通行证。所以,理性地去爱孩子,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允许孩子按照他的生命轨迹运行,是当代母亲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