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朋友H经历了目前最让她受挫的一件事。
H是一个95后女孩,年轻,漂亮的护士,有演讲的特长;父母从小宠到大,但本科毕业后就开始自立根生,在朋友圈里H常常是个开心果,乐观向上是我们对H共同的评价。努力做着自己的工作,甚至完全把自己当作医院的一部分,与医院共进退。
最近医院的一项非法制度却让她与她爱的医院再无关联。我院每年都会有个末位淘汰考核,考核的标准是医院领导制定的,总分值为40分,10分为日常考核成绩、10分为同事测评成绩、剩余20分为每年一次的专业考核试卷得分的五分之一。原则上总成绩最末几人进入面试,面试后决定去留。H不幸进入的面试阶段,但具体分数排名没有公开,她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考得极差。因为日常考核成绩、同事测评成绩H都不低。后来大家知道H进入面试后都很意外,但都坚信即使进入面试,H一定不会被淘汰。因为H是医院晚会主持人、多次代表医院参加演讲比赛获一等奖、并且有一颗与医院共存亡的心,大家都各种安慰让她放心。但H还是不放心认真的准备面试,甚至向我询问要不要让家人找找关系或者送送礼,我没有给她确切的答案,只做了一些分析,最后H决定自己一个人面对,结局是残酷的:H被淘汰了。
我们来谈谈末位淘汰制度,首先,"末位淘汰"要有末位,员工之间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按不同的维度来排序,排序的标准不一样时,末位的人员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末位与排序标准密切相关。其次,就是淘汰问题。淘汰也不是简单的将员工踢出原岗位,企业单位可以视自己的能力和员工的特点,协助员工发挥其优势,找到新的工作岗位。
现在我们再来思考H被医院淘汰这事,首先医院淘汰制度的末位标准侧重于一次考核试卷的得分,得分高自然不容易被淘汰,得分低就相当危险,我暂不说专业知识很好的人,H的专业可能不是很好那一类,但也算是中等水平,但她实在,不愿弄虚作假,所以全程单独完成试卷,很大一部分专业相对较差的却现场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考试成绩,试问这最后的考试成绩就真正能代表专业水平?还有成绩的不公开,确定最后进入面试的人均是成绩最后几名?其次,我们再说说淘汰,H对医院的相关事件时时关注,积极参加医院各种学习及活动,多次为医院争得荣誉,即使H专业知识欠佳,医院为何不可帮助她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发挥她的优势呢?对于一个如此热爱这个集体的新生力量,医院却是坚决的拒绝了。医院所有类似H一样的员工都在思考着自己的未来会不会和H一样,我想这会是医院的悲哀。
对于H遭受的此次挫折后,难过也不过一两天,现在她已经开始看书充实自己。以后的日子她定积极乐观的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