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参加工作之前的自我介绍里,总喜欢提到“我是我们家里的老小,我上面有很多姐姐”,因为我有三位亲姐姐,对此我感到很自豪,因为我的姐姐,我比同龄人提前知道了很多知识;因为我的姐姐,我的烦恼有了倾述对象;因为我的姐姐,我觉得凡事都有办法。
我们家在福建闽南地区,在我们闽南农村的观念里“重男轻女”天经地义。习俗里,“生男孩”是一个农村妇女的天职,是一个家的尊严,更是一个家族的希望 。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严格的计划生育下,我们家一连诞下3个女孩的,父母的每一次生育都费尽千辛万苦,上躲下臧,听父母说当我还是胎儿的时候,母亲就被硬拉去做结扎,还好老天保佑我保住了,只是他们不知道,我也是女孩,从此,我们家有四个姐妹,我们没有哥哥、弟弟。因为这件事,我们家成了别人嘲笑的对象;因为这件事,常常看到母亲感到自卑,默默流泪;因为这件事,我们家被一些亲戚孤立;因为这件事,我姐姐从小就用“男孩”的标准要求自己。
我的长姐,大我7岁,她小学毕业了我刚要上幼儿园,小时候的记忆里,我们俩会吵架、甚至打架,记得小时候数学题不会做,又想得到老师表扬,于是我做足了心里准备,向大姐请教问题,然而大姐从来没有给我一次痛快的答案,过程千篇一律,一开始总是跟我分析题目讲解来龙去脉,看我还是一脸茫然,不一会儿就又是大声说又是动手,我也就一哭二闹又跟她吵架,内心笃定下次遇到问题再也不问她了。然而,金鱼般记忆的我,下次又会去问她,因为她总是比我懂得多,没有什么题目是她解决不了的。
大姐的求学之路异常艰难,本该是义务教育的阶段,都是在夹缝中求得,都说开辟新道路属于勇者,一位勇敢的长姐,她就选择了这样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尽管路上布满荆曲和阻扰,但是她做到了。
大姐,上小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来小学毕业,还引起了周围邻居的一阵热议,在当时的他们看来,农村家庭、又是女孩、都小学毕业了,已经是超额完成学习任务了且上了学也不能当饭吃,因此众人积极的向我父母提出他们的“宝贵”建议,“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早点出来做家务,找个合适的上门女婿才是你们这个家最正确的决定”,从未上过学的父母,坚信读书是有用的,至于怎么用他们不知道,只是,到了大姐小生初,在当时可是鲜有的事,邻居家的同龄孩子念完一二年级就在家帮忙,而作为长姐,加上当时的经济条件,后面还有几位妹妹等着上学,每一次开学需交纳的学费,对我们贫苦的家庭来说,相当于一个天文数字。大姐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
记得那时候的大姐连续几天哭着喊着要上中学,都已经开学了一周,家里还没有凑足学费,名正言顺的开学已是无望,情急之下,大姐用她的睿智和勇气,到学校旁听 ,最后教学老师看她听得认真就让她坐到教室里来,夹杂着万般艰难的中学才得以开始。
随着中考的临近,又一次面临升学压力,不同于别人家考不上的压力, 大姐面临的压力依旧还是“农村女孩上那么多书无用论”,历史般的重演,9月1号高中新生开学典礼如期举行,大姐还在家里挑茶叶梗,不愿服从命运的安排,再次破除万般阻扰和否定,“先入为主”带上车费,到学校去。
高中就读学校离家较远,大姐基本要一两个月才回家过一个周末,由于生活费不足,饮食基本是一道青菜和一碗白米饭,高二开始的她,由于平时营养跟不上,加上高中课程繁重,经常头痛,学习成绩排名从年段前三落到中下 , 为了不徒增父母的担忧,经常一个人躺在宿舍着急无助落泪,这样的状态持续到高考结束,没有达到本二切线的成绩,大姐的学业生涯就要画上句号,因为当时的本三学费,是我们倾家荡产也无法企及的。然而,班主任老师又点燃了她的希望--复读,再读一年,相信你一定可以考上。就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机会,大姐紧紧握住最后一线希望,恳求父母再给她最后一次机会,踏上复读之路。复读路上的艰辛,让原本消瘦的大姐只剩下皮包骨,至今还在为增肥做努力。
终于,12年的求学,迎来了人生新转折,一纸录取通知书上,2006年9月15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开学了,不同于以往的万般阻拦,虽然学费贷款,路途遥远,行李超重,但是这一次父亲和大姐如期到校报道。
开始总是困难的,因为大姐的坚持,大姐成了家族里首位大学生,之前的男孩是宝女孩是草也被重新定义,当中最受益的当属我们三位妹妹,因为有了老大的开辟道路,让我们几位妹妹远离辍学,让我们心安理得的从幼儿园念到大学毕业,在当地首创家中四姐妹个个都是大学生的佳话。
都说没有伞的孩子,努力奔跑,生活就在不断前行,有时候为了赶上一趟列车,即使每一步都艰难曲折,也要拼尽全力;即时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要努力去争取;即时还有很多未知的挑战,我们也是做一名勇者。
谢谢你,大姐,让我们姐妹在生活中多了一份书里的世界。
生活只要你想要的美好,都会给你的,加油,你值得一切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