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6日,我来到北京,距今正好三年。“三”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特殊的词汇,“三”意味着多。既然来了“多年”,就写点东西纪念一下。
来到北京是一种偶然,如果当初没有北理愿意“收留”我,我大概率会留在南京,学习、生活、工作、成家立业。但是似乎又有一些冥冥之中的因素,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我就喜欢这里。当然,直接原因是受两个在北京读书的同学的影响,这两个同学在北京读书后的见识和经历都远胜于我,那时候我感受到了一座城市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想法一旦产生,就难以消除,由此播下的种子,后来就发芽成长。
来北京后,在北理工度过了近三年的时光。付出一些努力,考了一些证书;花了一些时间,看了几本书;遇到过几个棘手的问题,尽自己可能去解决。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很遗憾我还不够格。
有过多份的实习经历,也一度怀疑过这些经历有什么用处。曾经去互联网的企鹅厂写研究报告;曾经去亮马桥中信信托写尽调报告;曾经去国贸的PwC做审计工作;曾经去过三家证券机构,股权和债券业务也有过相应时间的实习。兜兜转转,在金融行业的一些领域实习了一段时间,但是不够精通,要成为领域内的专家,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行。后来我想,这些实习经历就像之前读的书,吃过的饭,虽然已经找不到其痕迹,但是已经形成了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北京,成长的过程中,有学校和社会上师长们的殷殷教诲,他们的教导为我指明前进的路,也帮助我完善自身。此外,我见识了很多的人,厉害的人。其中有些人成为了我默默学习的对象,我可能追不上别人的步伐,但我还没有放弃向前进。
我在农村上的幼儿园,在小镇上的小学,在县城上的初高中,在南京上的大学,在北京完成了硕士学历。有关键的一跃,自己却没有把握好,于是成为某种遗憾。走过这些路后,逐步接受了自己泯然众人的事实。在今后,唯有努力去提高自己综合价值的均值回归的那个水平。
《人生的智慧》一书中,叔本华写道:身体是我们全部天性的基础,也是我们幸福感的来源。幸福感还是要向内求,追求自己所爱,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幸福。
20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