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移建后的杜公馆
有关杜月笙的故事,只要是上海人多少都知道点,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是“四一二”杜帮老将镇压工人纠察队。
我在小说中也提到杜月笙,只要你写上海人的故事,写与江湖有关的故事,离不开这位卖水果岀生的江湖老大。
有幸应好友之邀,参观了尚未对外开放的杜公馆。遗憾的是,这原汁原味的杜公馆(全是原来拆迁时,私人花钱从拆迁公司的铁锤下抢救岀来的建筑材料),没有建在杜月笙的浦东老家,而是在浦西的嘉定,这里的源委就不展开了。
我认为,这杜公馆的建筑物本来就不应该拆迁,他的历史价值无可替代,不管是当时的红道还是黑白两道,都留有他的痕迹,这就是历史的痕迹不可磨灭性。不管是三十年河东,还是三十年河西,今天留给人们的杜公馆,还是为了纪念杜公馆原来的主人杜月笙,睹物思人就是这么个道理。
我前几天看到一篇网文说:——黑帮老大担任红十字会副会长。
“红十字会,曾设立了很多医院,如宁波时疫医院、仁济医院,救助伤病者不知凡几。又曾创设虹口平民时疫医院,专职救助贫困者,重病患者住院医治、手术、医药及住院费用一概全免。
同时红十字会还投身教育,创设许多学校,向学校捐款……。
这里说的是1931年的事,当时红十字会的副会长,叫杜月笙——上海最大的黑帮老大。”
这就是在上海民间流传的海上闻人杜月笙,他的故事很多,这只是沧海一粟。杜月笙是上海租界和民国时期的特殊产物,从历史角度来看没有对错,只有千古流芳和遗臭万年。
杜公馆的存在已经说明了问题,历史还是由草民来写的,它可编入史册,也可以留作野史,对我们草民来说,已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