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们都追求所谓的个性化发展,每个人都想培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点。那怎样做才算是与众不同,给自己贴上有个性这个标签呢?
公司同期进来一个同事,比我小一届,进公司的时候还没毕业,只是找一家实习单位。同是新人,年龄又相近,自然一起话题也比较多,虽说不是分配在同一个区域工作,但平时交流还算融洽,中午基本都是一起去打卡吃饭。但慢慢地,我却是不愿意跟他一起用餐了。原因很简单,跟他交流很慢,很费力。
比如,近期公司要组织一年一度的旅行,大家都在聊可能去的地方,他一言不发,埋头吃饭。而在大家都继续下一个周末去哪玩的话题的时候,他突然插进来一句,“欸,我们公司是要阻止去旅游么?去哪里呀?”大家只能看着他,然后你看我,我看你,离他最近的同事看着他说,“嗯,最近领导让谁谁在组织了,听说是去横店。”这位同事一听横店,马上接着说,“这个好,我都没去过。你们去么?”坐远一点的同事就当自己没有听到他的问题,继续讨论下个周末要不要去市区逛个街,其他人也只是埋头吃饭,离他最近的同事只能接着解释说,”这个我们刚已经说过了,都有事去不了。”“啊,怎么这样呢?你们都不去啊?为什么啊?”这回是边上的同事也不想再接话了,直接转了话题,”就有事啊。话说这周末市区那个公园的郁金香开花了,据说开的还不错,要不一起去看看?”这个同事没有听到自己想要的回答,还是要继续追问。可是没有人再接这个话题了。于是草草吃完饭,各自散场。而这位同事则是一脸落寞地看着大家走开,仿佛意识到自己好像错过了什么。而下次吃饭,又继续同样慢半拍的节奏。
而后来也是吃饭的问题。这位同事午饭的时候点了一份鸡翅,吐了一堆的骨头。等到大家都吃完了之后,各自收拾了一下,就端着盘子到了餐具回收处。我起身的时候回头看了一下,我们那一桌,只有那位同事的桌子上留了一堆的骨头。我就好意提醒了一下,”大家都点了鸡翅,但桌上剩下骨头的就只有你,这不太好吧。”“这有什么关系,与众不同才能凸显我的个性嘛。再说了,不是还有打扫的阿姨么,这是她的工作,我都做好了,那她不久下岗了?“我听了这番话,“哦”了一声,尴尬地笑了笑,转身走了。
同作为新人,我一直在心底默默地告诫自己要注意职场的各种禁忌。听着这位同事口中所谓的个性,我实在是有点难以理解。如果说每次都是反应慢半拍而导致话题冷场,一次可以说是偶然,两次是不小心,但三次,五次之后呢,大家就会开始渐渐疏远,因为这样的聊天模式实在太累,每次都要重复两次同样的话题。自己的举手之劳,可以在食堂就餐高峰期给打扫阿姨减轻不少工作量,却是要认作有个性的行为,只会让边上的人觉得此人可能品性有点low。有很多事情,大家不会多说什么,但都会看在眼里,最后都会传到领导的耳朵里。更何况人言可畏,自己不经意的一个行为,最终在第三者口中听到的转述会是什么样,这其中的可能性有太多,我无法预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会是什么好的结果。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一个人的格局不大没有关系,但却在团队里面散发出一股不和谐的个性,只会让这个团队的氛围变得怪异,影响一个团队的和谐。
后来,我就很少再跟这位同事一起吃饭了,因为自己是一个容易受影响的人,趁有些事情没有受影响就赶紧远离。
最后一次跟这位同事一起吃饭是在此前不久。大抵是意识到自己被离群了,他有点默默地不开心。他对我说,“公司的人怎么感觉都不太好相处,怎么办。”作为曾经的饭友,我还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回复这个问题,只得笑了笑,略带尴尬的说,”没事,过段时间就好了,可能最近业务比较多,事情比较忙吧。“
有些话,我想我应该不会有机会跟他讲,职场中,没有谁会一直当你的老师,不停地给你做解说,你要追求个性可以,但请不要任性。没有人会迁就你的习惯,也没有人有义务帮你解决某个难缠的问题。
后来,这位同事在坐满一年时候,提出了离职申请。据说是早上迟到次数太多。这次,我也就只是憾地跟他说,”事情都过去了,总会好起来的。“少年一脸愤愤不平,离开了办公室,没有跟其他任何人说一声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