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很容易被人当成抑郁症或者自闭症
我就是一名空心病患者
我大致为你们介绍一下空心病的症状
“空心病”——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大概有这么几点:
1、从症状上来讲它可能是符合抑郁症诊断的。
它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但是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所有这些症状表现并不非常严重和突出,所以外表上看起来可能跟其他同学或其他大多数人并没有差别。
2、他们会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这种孤独感来自于好像跟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并没有真正的联系,所有的联系都变得非常虚幻;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他们也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他们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和成就,这些成就似乎是一种瘾,一种毒品。他们似乎很多时间都是为了获得成就感而努力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但是当他发现所有那些东西都得到的时候,内心还是空荡荡,就有了强烈的无意义感。
3、通常人际关系是良好的。
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需要维系在他人眼里良好的自我形象,需要成为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丈夫、好妻子。但似乎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而做的,因此做得非常辛苦,也非常疲惫不堪。
4、对生物治疗不敏感,甚至无效。
我们有很多个案,在国内最好的精神专科医院治疗,用了所有的药物,甚至用了电休克治疗,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效果,也就是说看起来生物因素并不是导致他们问题的主要因素。
5、有强烈的自杀意念。
这种自杀意念并不是因为现实中的困难、痛苦和挫折,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我不是那么想要去死,但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还要活着。我完全不知道我活着的价值意义是什么,每天的生活行尸走肉,如果是这样,还不如早点结束。”所以他们倾向于不用那么痛苦和惨烈的方式来结束自己,比如烧炭、自缢、服药。
6、通常这些来访者出现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两天。
可能从初中、高中,甚至更早就开始有这样的迷茫,可能他之前已经有过尝试自杀的行为。
7、最后,传统心理治疗疗效不佳。
他们的问题大概不是通过改变负性认知就可以解决的,甚至不是去研究他们原生家庭的问题,不是早期创伤可以解决的——你会发现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不错,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冲突,但是总的来说不是那种典型父母离异、早期依恋、早期寄养的问题。(空心病介绍文摘于 北大徐凯文)
我曾经一度想自杀,得谢谢我身边懂心理学的朋友他告诉我“生你的人和你生的人还好好活着,你就不能自私。”
也因为这句话我浑浑噩噩过了三年。每次想自杀都会看到尖锐的东西很亲切,甚至不小心划伤手都感觉不到疼。
同时我也是痛神经敏感,特怕痛,但是一旦有了自杀念头就对疼痛免疫。这是个让人无计可施得病,心病难找心药。
近段时间我频频发作,晚上发作,白天微笑示人。今天我突然想学点东西--PPT。这对我来说是和好的开端,至少我对这个东西感兴趣了。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目睹我一步步走出这片阴霾,重新做一个开朗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