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生命只剩下一首歌的时间,那是否会学会宽恕?
——题记
1.
音乐能够治愈伤痛的心灵,哪怕是伤痛的记忆曾侵蚀灵魂。若是找到一种渠道和方法,使彼此的心灵上的伤痛得到暂时性的缓解,释放内心的伤痛、转移意念,亦算得上是一种解脱。
故事发生的背景在韩国青山女子监狱。贞惠是这里的其中一名女犯人,因为受不了丈夫的暴力而杀人。一年前,女犯人贞惠在狱中诞下儿子敏宇,敏宇的到来为狱中的女子们带来了快乐。这些在监狱的女子们,她们都是杀人犯,有些是因为错手杀人,有些是因为接受不了丈夫的背叛与出轨,还有一个新来的女犯人宥美,她的养父从小虐待她,甚至强奸她。有次强奸不遂,她终于杀掉他。宥美因此让自己陷入一种身心折磨的境地里,每每在梦中做着相同的梦的时候,她都会因此醒来。
有次女犯人们去观看了一场合唱团表演,贞惠便衍生出想要组合唱团的念头,让所有的女犯人们都能够看到快乐而又充满活力的自己。她们向狱警提出了这个要求,狱警响上级反映这个建议,起初并不同意,认为犯人们聚集在一起,都只会惹事和打架,因此拒绝。但贞惠没有因此而放弃,她甚至向警长提出,若是办的好的话,可不可以让她和敏宇特赦一天。终于,警长答应了她的请求。对於贞惠来说,监狱对敏宇的成长极其不利。为此,监狱决定在敏宇18个月大的时候寻找合适他的领养家庭。为了能够在他被领养之前好好创造与儿子的回忆,贞惠一直都没有放弃。
但贞惠五音不全,而且狱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大会唱歌,因此组合唱团陷入了艰难。每当贞惠一开口唱歌哄敏宇睡觉,敏宇都只会哇哇大哭,最后只能由别人哄着睡。只是她不肯放弃,幸好,狱中有个女犯人文玉曾经是音乐老师,贞惠只好说服她来做指挥。万众一心,她们为了组成合唱团,付出了很多心血与努力。她们轮流走上舞台唱歌,以此区分女低音、女中音,但却没有找到女高音。贞惠向文玉推荐了宥美,宥美起初不肯,她说:“既然都要死了,就好好死去啊,干嘛要折腾。”文玉听完这句话,扇了她一巴掌。宥美的心理阴影比很多人都要大,每次她母亲来监狱看她,她都不肯去见。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活着的痛苦与绝望。难道就不能微笑或者快乐地死去么?既然活着了,就该好好地活着。哪怕明天即将死去。
最终文玉说服宥美参加了合唱团,狱警也参与到了其中。终于她们在监狱的舞台上演出,还有很多服刑的人员也观看了她们的表演。表演临近,敏宇即将被领养,贞惠舍不得,但考虑到自己的身份特殊,又不得不伤心地把他送走。精神支柱没有了,贞惠开始变得颓废不堪。但合唱团的故事依旧在继续,她们依然需要歌声来抚慰彼此空洞而苦痛的心灵。
终于有一天,狱警告诉了她们一个消息:她们可以参加首尔圣诞的歌唱表演,中途发生了一小插曲:临近演出的时候,发生了盗窃事件,而她们却顺理成章地怀疑了,她们被迫搜身,当警长赶到的时候,事情才得以化解,并顺利地上台表演。贞惠在临近结束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儿子敏宇,此时的敏宇已经改名小勋。小勋拥抱了她,而小勋的养母给了她敏宇从小到大的相册来作为纪念。
回到青山,她们似乎比往日要开心很多,例如文玉的女儿与儿子终于肯去见她一面。若任何的悲痛与不安都是发生在幸福之后,昔日的幸福又是否会真的埋藏于心底。废除了13年的死刑终究要恢复,而最先行刑的是文玉,每一位狱友都泪眼朦胧地看她拷上手铐消失在眼帘中,为她送行的,是她曾经唱过的一首歌:“妈每天走的路,长满白色栀子花,白色美丽栀子花,饿的时候摘来吃,叫着妈妈、妈妈,这是伟大母亲的吟唱。该相见的人,总有一天会相见的。”昔日的她们靠着这首歌相互鼓励,走出悲痛。
当镜头落在文玉行刑前面带微笑的样子,那一群狱友泪流满脸地为她唱歌送别。很显然,这不算大团圆结局,只是电影到此需要我们去反思很多社会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显然不单止发生在韩国,甚至于可以说,这些问题,在很多地方乃至国家都有,但可不可以避免?或者说,可不可以反抗?而你们又是否真正服从内心的真实想法,要从心底里涌出一股力量来进行反抗?
2
可以说,《和声》是一部煽情的电影,它的煽情是因为糅合了亲情与宽恕等要素。而这些要素既糅合了催泪的音乐,使得整部电影都有了不一样的气氛。在电影中,除了差不多结束的合唱团表演镜头之中,所有的铺垫与布置都显得朴实。它不华丽,它没有所谓的特技,有的只是亲情的呼唤与真挚的感情。镜头出现最多的场景是在监狱,导演能够从温情入手,去为我们展示一个个关于爱与善良的细节。
每一个在狱中的女犯人们,背后都有一段心酸的往事。俗语说,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很多年前,我的老师在课堂上跟我们说过,人之初,性本O。你没有看错,是字母O。等于零的意思,因为你一出生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对世界有着各种的好奇。《和声》让我们看到了善良的一面,即使犯罪了,她们依然能够去学会爱身边的人。就如一种本能。在我看来,除了母爱与温情之外,让我体会更深的是电影里所展示的社会性的问题,譬如家庭暴力,强奸,甚至是对於女性的虐待。
曾经看过一个帖子,论述家庭暴力的女人杀手丈夫到底该不该枪毙?显然,这需要分情况而去论别。例如防卫杀人……
我们可以去相信,从爱的开始总是较为美好的,到步入婚姻去过平淡如水的日子,甚至到最后别离,没有人会真的愿意扼杀一段相伴已久的感情。更何况是自己的丈夫,但家庭暴力是社会性的问题,有些人性格暴躁,说不拢就动手打自己的妻子,甚至还会进行虐待。让女性身心折磨,当今依然有很多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国家,据我所知,南非便是其中一个。当女人不接受男人的意见或是提出自己异议的时候,就会被泼硫酸,以致双眼致盲。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女性的地位低微之外,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还说撑起半边天?连最基本的东西都做不到,感情从何谈起?难道我们就不能站出来抗议?作为一种反抗的能力都没有么?
宥美是因为受不了继父的虐待与强奸,错手杀了他。不错,她是杀人了,如果杀掉他能够让自己减少痛苦,算不算得上是另一种解脱?也许有人会说,这样会很自私。比起自私,身心的折磨难道不够重么?换一种角度来说,宁愿用死来作为解脱。在电影中,所有的女犯人都因为杀人而被判入狱的。在狱中,她们相互鼓励,希冀能够早点出狱,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可以解读为她们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认识自己的所犯下的过错,但同时也学会宽恕别人。错,需要承认,但更多的,是需要社会的包容,她们需要自我的救赎和被他人宽恕。
当我看到贞惠与敏宇分离的时候,眼眶突然红了,但我依然相信,每一次别离是为了下次的相遇与团聚。当然,导演没有让我们失望,她如愿地看到了自己长大的儿子,虽然他只能喊她阿姨而并非妈妈。或,这种骨肉昔日的分离,早已变成了一种大爱。虽然,她与敏宇骨肉分离,但看到自己的儿子过着一种更加好的生活,亦是另外一种完满。
人生追求完满,只是完满永远都是处于半空的状态之中,或,不完满的人生,才算真正的完满甚至不留遗憾。
3
作为一部剧情片,在亲情与社会问题的糅合上,它无疑是成功赚取了观众的泪点。为她们的爱而感动,为她们的友情而感动,为她们的合唱团而感动。
而在感受到善良的心与苦痛的回忆的同时,能否真正地感受到她们曾经受过的苦难?神啊,请救救她们于苦难之中吧。来到这世界走一遭已属不易,何况还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呢?
俗语说,杀人要偿命。但作为影片的女犯人们,我觉得,可以以另一种方式来惩罚她们。到底她们的心酸又有没有人去了解,所以,罪名或是量刑依然要分情况而论,并非说罪不至死,只是若我们没有学会忏悔与宽容,那么即使死去也不会获得救赎。
世界不公平的事情有很多,家庭暴力与虐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我们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这个世界的环境很恶劣,我们需要有强大的内心来抗衡一些来自外界的压力甚至是不安。懂得反抗,并不算是一种抗议,若是真的遇到暴力事件,我们应该要学会寻求保护自己的方式,以另一种方法和形式去结束身心皆受到折磨的过程。
或,我们都曾有过犯错;或,我们都有可能会犯错;但我们依然需要劝说自己相信身边的人;因为路很长,而每一次改正,都可以说是新的重生。
此时,我的耳畔响起了那首《摇篮曲》:“安睡吧,小宝贝,丁香红玫瑰……,在你梦中出现,美丽的圣诞树……”
若我们的生命只剩下一首歌的时间,而你又是否会为所活过的生命歌颂一番?生命,让我相信有延续、有轮回、有救赎,只是每一个人选择的方式都不一样。我们应当赞颂善良与爱,但同时我们也要懂得反抗与反思生命所遭遇的不公平。
爱,是世间最美的情感,于爱,我们能在如此的环境之中去修正自身的不足,改正曾经犯下的错误,在等待救赎的过程中,微笑地奔走于前方。西蒙·波娃在《第二性》里写过:“爱情使人们受外在的束缚。爱情是由衷而出的,以婚姻来安排和维持的爱与亲密,是很薄弱。”
也许我们依然能够做到自爱,从而延伸出尊重女性,尊重生命,让更多的犯罪不再发生,让爱去感化需要救赎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