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巧玲导师在金麒麟导师中是元老级别的存在,她做的档案管理称得上一绝,每次听她讲案例,就好像亲历了现场,画面感极强,收获感极大。
不论在哪方面,付老师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
关于和孩子破冰。
付老师自述。
我跟一个孩子破冰如何做的呢?找一些这个年龄段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说我这边有个学员他比较关注热点新闻。有一次我就提前恶补了一下俄乌战争。听孩子说的过程中,我抓住他的核心词,引导他怎么去看。如果他是指挥官,如何去做?这孩儿呀一下子可兴奋,滔滔不绝给我说了很多。
青春期的孩子思维比较跳跃,他还比较想从更有高度、更男人的视角来谈。虽然这是我的短板,但我提前储备知识,瞬间就拉近了和孩子的心理距离。
关于面对“作妖”的孩子
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跟妈妈冲突特别大,孩子总想整点事出来。
有一次就跟付老师说自己不想上学了,要拿着自己的巨款1万从商。付老师就顺着孩子的思路来梳理一下咋个从商法儿。比如咱不得先市场调研一下嘛?然后作个规划布好局。聊着聊着,孩子说:“我好像不太适合从商。”
付老师不动声色地说:“乖,你不是不太适合,咱现在正在储备经商的经验,咱不能一下把咱自己拍死对吧?”
孩子笑说:“那我慢慢攒做工程的经验,我有一万本钱。”
付老师说:“咱要搞一个十几万的生意,咱是不是得有场地,人工水电,物资各方面的储备管理,包括别人能不能加盟不加盟。”
孩子一听咋这么多事类。
付老师说:“那必须的,咱是老板呀。”
这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大学专业有工商管理。
孩子就说:“那我得上个大学提升管理方面的能力,不然啥也不懂,破产肯定可快。”
付老师表现风平浪静,实则不显山不露水成功把孩子弄上岸。
面对“求关注”的孩子。
有一个孩子的父母矛盾特别大,妈妈就把对爸爸的气全撒在孩子身上:“你得争点气呀,不然爸爸都抛弃我们了。你要再不好好上学,考不上高中,你就废了,妈妈也完了……”
孩子特别反感妈妈说这些,就请假不上学,还说他要从楼上跳下去摔死。
付老师说:“你怎么确定跳下去就摔死了?”
“头朝地。”
“你咋确定你能掌握头朝下。”
“不确定,但我确定一定会死。老师,你看我是不是抑郁症?”
“你离抑郁症还远着呢,你看你这么敞亮地跟我谈论你要怎么个死法儿,这就不具备抑郁症的条件。”
“那咋让我妈看见我有抑郁症这个情况?”
“我估计你妈看不见,你也不用想这个点,咱想想咱咋把自己弄得精神一点?”
“那完了,你都看着我不像抑郁症,我妈肯定也不会相信。”
付老师从这里就发现孩子不上学的初心是啥了。重点工作就是跟妈妈沟通,通过认清真相,让妈妈清晰问题所在,改变自己的语言模式,一个“正常”的孩子慢慢又回来了。
听付老师讲故事,我都可想报付老师的人生导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