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提高。其特征是愈后差,只能通过日常生活的饮食控制与合理作息将血糖与生理功能控制在良好的状态,并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可能性。本篇文章将对糖尿病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希望大家增进认识并积极防范。
一、定义
糖尿病是多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功能障碍,导致代谢(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紊乱,造成多器官的损伤和障碍。
糖尿病有四种类型:
(1)1型(先天性较多)
常在幼年和青少年阶段发病,在我国占糖尿病患者的1%。病因主要为T细胞介导自身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和绝对缺乏。
(2)2型(现代生活方式+遗传易感性)
在我国占糖尿病患者的95%以上,病因包括胰岛素抵抗(分泌足够,但是胰岛素功能缺陷)、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
(3)其他类型(其他因素造成的一过性升高)
较罕见,如内分泌疾病所致、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等。
(4)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生)
妊娠前和妊娠早期无糖尿病,妊娠期24周后首次发现高血糖。
2型糖尿病与后天联系紧密,其发病除了遗传易感性外,主要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本文介绍的主要是2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产生致残、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是并发症,包括:
(1)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高渗昏迷)
(2)慢性并发症:大血管、微血管病变,骨关节疾病,如:糖尿病+(眼病、肾病、病足、心脏病、脑血管病、神经性疾病)
因此糖尿病患者为有效预防并发症,平日对发生病变可能性大的组织器官要进行定期检查,早发现、早诊断并早治疗,增强保健意识。
二、诊断
若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如有家族性糖尿病史、肥胖、高血压等),生活中如果出现“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的情况,就要格外重视了。最直接的诊断方式是测量血糖,若家中有条件的可以在预先家中检测(按照仪器规定步骤),结果若有偏高倾向,请前往医院进行正规检测。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身高达到下列三条标准的任意一项,就可以判断患有糖尿病。
(1)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 )+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或 ;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7.0mmol/L或;
(3)OGTT(食用75g无水葡萄糖)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由于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因此最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查空腹及OGTT后2小时血糖值!
上方红圈所示为确诊糖尿病的指标外,当位于橙色方框的指标时,我们要有意识的为自己亮起红灯,此时位于糖尿病前期阶段,包括两种类型: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统称糖调节受损),通俗的讲,空腹或餐后血糖已经升高,但还没有达到诊断糖尿病的程度。糖调节受损作为2型糖尿病的前奏和必经之路,因为糖调节受损者已经被收纳为糖尿病的后备军。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较早的发现问题,通过积极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及时的在红灯前刹住车。相反,如果不进行干预,约1/3的糖尿病后备军最终必然会走上糖尿病这条路。
近年来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由于有不受进食时间、检查时间及短期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倾向将这种方式作为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和诊断糖尿病的方法。HbA1C≥6.5%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注:小于6.5%,不能排除糖尿病,需做进一步糖耐量检查,特别针对极其接近6.5%的人群)
三、危险因素
那么如何预防或者做到有效干预呢?回答问题前我们一定要对糖尿病的风险因素有个基本认识,主要的危险因素如上图所示。
强调的是糖尿病具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中国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性、易感性远高于1型糖尿病(遗传概率的计算各自独立,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高并不意味1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高,但是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提高)
除了遗传因素外,很多2型糖尿病的患者是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如高能量膳食、身体活动不足等。相反,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糖耐量,健康营养的膳食能降低肥胖、高血压等风险,也间接的降低糖尿病风险。
同时敲黑板了,终将成为宝妈们的年轻女性请注意,小宝贝们若早期营养不良,会影响产生胰岛素的胰腺β细胞发育不良,增加未来发生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的风险!
四、应对方法
接下来,将从饮食与运动方面进行介绍。
饮食方面
饮食方面的内容摘自范志红老师的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公众号相关的总结:
1、饭菜怎么搭配有利于控制血糖?
肉、油和蔬菜配米饭一起吃,能最好地控制米饭带来的血糖反应,比单吃其中一两种时更好。肉、油、蔬菜中分别含有丰富蛋白质、油脂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
(1)蛋白质发挥作用除了延缓胃排空的功能外,可能提高了胰岛素的分泌量。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能有效控制。
(2)油脂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减慢胃对食物的消化及延缓后续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达到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
(3)蔬菜中膳食纤维、植物有机物等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人体分泌更少的胰岛素,但是可以达到更好的降血糖效果。(这是2型糖尿病患者所希望达到的最好的效果——提高胰岛素敏感度)
当然,烹饪方式和食用方式也要多加关注:
(1)油要严格控制,膳食指南推荐一天摄入油的总量是25~30g,过多油脂害远大于利。
(2)肉类要限量吃,均匀吃,选择烹饪程度低的白肉。膳食指南推荐瘦肉一天可摄入40~75g,水产品可摄入40~75g,但是尽量将高蛋白食品分散到各餐中食用,达到均匀的目的,同时肉的烹饪程度、受热程度不可过高,远离烤肉制品。
(3)蔬菜餐餐吃,并且早点吃,膳食指南推荐一天蔬菜的摄入量在300~500g之间,食用米饭前先吃蔬菜,并多吃深色蔬菜能很好的帮助控制餐后血糖。
(4)用全谷、杂豆代替部分精白米面,提高饱腹感的同时,有效调节血糖并缓慢的升高。准妈妈要吃到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才能避免酮症,以免影响胎宝宝的智力发育。但是,又不能任性吃大量精白主食造成血糖过高。因此要解决这个矛盾,这也是个好方法~
(5)先吃蔬菜,再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最后吃米饭,可以延长胃排空,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减肥、控糖均适用)
若饮食存在问题需调整,请参考以下原则(适度原则):
(1)如果原来食用鱼肉海鲜多,植物性食品不足,那么减少动物性食品,替换成植物性食品是有好处的。
(2)如果鱼肉蛋奶都较少,以淀粉食物为主,那么没有必要降低动物性食品的摄入量,适当增加到膳食宝塔推荐量为宜。(平均每天肉40~75g,鱼虾类40~75g,奶300g,鸡蛋1个)
2、水果那么甜,糖尿病还能吃吗?
能够尝出甜味的食物≠摄入后血糖一定快速升高。(相反,不能出甜味的食物≠摄入后血糖不会快速升高,如精白米面虽然不甜,但是它们的升糖潜力可不低)
升糖快与慢要使用血糖指数判断(GI),GI越高,等碳水化合物条件下,升血糖的能力越强。如下表,GI值低的水果,如樱桃、苹果、梨等GI值可远比白米饭的GI值低。相反像西瓜、菠萝等GI值高的水果摄入则要谨慎。
水果的GI值没那么高是因为一方面水果富含果胶,也富含降低消化酶活性的多酚类物质,有利延缓消化速度;另一方面水果所含果糖不会像葡萄糖引起餐后血糖剧烈变化。
目前研究表明,适量摄入水果是能够降低糖尿病人患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支持糖尿病人适量吃水果,且种类、颜色要多样。
水果摄入总结后有以下几个原则:
(1)尽可能选择温带(少选择热带)、低GI、色深(植物化学物含量高)、耐咀嚼(膳食纤维含量高)的水果。其中莓类水果、苹果、梨、红色或紫色的樱桃、海棠果、脆桃等较为推荐,香蕉、西瓜、哈密瓜、葡萄等控制摄入。
(2)水果每天吃一点(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约200g水果),而不是几天不吃,一吃就一两斤甚至更多。
(3)可作为两餐之间的加餐,也可作为用餐中的凉菜,同时适当减少主食量。
运动方面
运动方面的内容摘自临床营养网公众号:
(1)长期有氧运动(8周以上 )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 0.66%(和 BMI 改变无关),差不多和口服抗糖尿病单一治疗相当。
(2)抗阻训练(力量训练 ,俗称举铁)效果更佳,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 0.83%。(研究证明正确的长期抗阻训练对心脏是安全的)
(3)高强度运动可以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加 85% ,另外最近很流行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也有不错的效果。高强度运动是最新研究的热点,但对病人各方面健康状况有一定要求,所以德国实际临床应用的方法主要还以低强度有氧训练结合抗阻训练为主。
看到以上介绍,不难得知运动对糖尿病人的益处很多,相信大家都蠢蠢欲动,在此之前我们也谈谈运动安全。
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如果他们在接受胰岛素治疗,那么运动时有可能出现低血糖的现象,但如果缺乏胰岛素治疗,运动时就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的现象(特别是针对1 型糖尿病病人及2型糖尿病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病人)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你在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 ICT ),当你距上一餐 0—3 小时,这时你想运动,那么请你将餐时胰岛素降低 25%-75% ( 胰岛素泵治疗( CSII )者对应将餐前剂量降低 25%-75% )。梅奥诊所建议,运动前注射部位选择腹部皮下而非四肢,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同时请注意:
(1)运动前 2-3 小时要吃一顿营养均衡的饭。
(2)借鉴德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方案,在运动前、中(大约运动到一半的时候)、后,分别用血糖仪测量血糖,将记录数值制成表格。
(3)运动式的足部保护,参加运动前进行足部检查,选择合适的鞋子和柔软的袜子。出现足部破溃、感染时,建议从事足部无负重运动。
(4)运动中可能出现的低血糖症状:心慌,头晕,无力,异常出汗,饥饿,视力模糊,情绪改变,颤抖,脸色发白。出现症状时,请及时停止,并适当补充点心/水果,可以吃约含葡萄糖 20g 的一份饼干,水果或果汁。
(5)运动中注意补充水分。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益处,相信通过计划吃、迈开腿,疾病可以远离你我!